所在位置:首页 > 纪法广角 > 津外风采 > 环球视野 > 正文

突尼斯反腐在前进与倒退中艰难抉择

日前,突尼斯石油部长卡杜尔落马,同期遭总理沙赫德解职的还有石油部多名高级官员。沙赫德领导的政府去年年中吹响反腐号角,迄今多名政商两界人士落网。

今年7月,这一北非国家议会通过一项打击非法致富的法案,要求包括总统、总理、部长级官员在内的公职人员申报资产。但在立法层面,突尼斯也曾被批在反腐进程中“开倒车”:突尼斯议会去年9月通过一项颇具争议的法案,赦免前总统本·阿里执政时期数千名涉腐人员。这一法案的通过至今仍在突尼斯国内引发巨大争议。

突尼斯版“净手行动”在延续

突尼斯政府发言人伊亚德·达赫马尼说,遭解职的几名石油部官员涉嫌允许一家本国投资商从2009年开始在没有取得政府许可情况下勘探莫纳斯提尔市附近一座油田,同时向对方提供税收优惠。

除卡杜尔,遭解职的还有突尼斯国家石油公司总裁以及石油部4名高官,包括石油部法务分支主管和燃料分支主管。

总理办公室说,将调查石油部,同时派专家组整顿这一部门。石油部今后将并入工业部。

去年9月就任石油部长的卡杜尔是沙赫德政府内首名因涉腐而丢官的部长级官员。先前多名中层官员遭解职。

去年11月,卡杜尔出庭,就石油部内的“行政和财务腐败问题”接受审理。

沙赫德政府去年年中掀起反腐行动,查封大约20名商界人士的资产并冻结他们的银行账户,另有多名公职人员被捕。

其中一名落网者是商人、2014年总统候选人亚辛·谢努菲。他所涉的罪名包括腐败、侵吞公款和危害国家安全。

前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执政时期暴富的商人沙菲克·贾拉亚也在落网人员之列。贾拉亚曾公开宣称可以买通议员、法官和记者。

突尼斯旅游警察总长萨比尔·拉吉利去年年中被捕。旅游业是突尼斯一大支柱产业,旅游警队主管一职在突尼斯警方体系中至关重要,手中权力不小。

与本·阿里政权关系密切的商人哈立德·科比去年再次入狱,他曾于2011年入狱数月。曾经接受他好处、专门为他“服务”的两名狱警随后被解职。

去年6月,突尼斯司法部门冻结2014年总统选举候选人、突尼斯一家主要足球俱乐部老板斯里姆·里亚希的资产。他涉嫌利用利比亚银行洗钱。

同月,沙赫德突然到访走私活动猖獗的港口拉迪斯,解除21名涉腐海关官员,同时下令调查其他35人。

不少突尼斯人去年在社交网站和新闻媒体上声援政府反腐举措,称这项行动堪比意大利上世纪90年代那场声势浩大的肃贪“净手运动”。

突尼斯最大的民调机构“西格马建议”去年5月发布民调结果显示,超九成受访者支持政府采取的反腐举措。

去年12月,突尼斯反腐败委员会调查财政部内部涉腐官员。反腐败委员会主席舒基·塔比卜当时告诉媒体记者,这批贪官给突尼斯带来大量金融和税收损失。他们的罪行包括违规冲销企业债务,或对未经批准的烟草销售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腐败活动不衰反盛

2010年底至2011年初,突尼斯政局骤然动荡。2011年1月,连续执政20多年的突尼斯领导人本·阿里下台,携妻子离境出逃。突尼斯当局随后指认本·阿里家族在突尼斯以黑帮手段勒索企业,突尼斯多个法庭先后以滥用权力、腐败等指控审理本·阿里并作出裁决。截至2013年,本·阿里在突尼斯身背两项终身监禁,同时与妻子获得累计数十年监禁。

分析人士指出,腐败盛行虽是本·阿里政权被推翻的主要因素之一,却并未因2011年该政府下台被叫停,而是继续掣肘突尼斯经济发展。

一家非政府组织2017年所作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突尼斯人持续承受对腐败活动的挫败感。89%的受调查者反映,突尼斯腐败活动的程度甚至比2011年政局动荡以前还要猖獗。

这份民调还显示,因被腐败活动剥夺了就业机会等权益,一部分年轻人开始对社会不满,继而加入极端组织,引发社会动荡。

一家国际腐败监督机构发布的年度全球排名显示,突尼斯近些年清廉状况的排名不升反降。今年2月发布的2017年全球排名中,突尼斯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74位,排名几乎与2016年持平。而在2010年,即突尼斯政局动荡以前,突尼斯清廉状况还位列全球第59位。

突尼斯反腐败委员会今年7月说,腐败依然在商界所有行业盛行,每年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前进与倒退并存

突尼斯议会今年7月通过一项法案,旨在打击非法致富,要求包括总统、总理、部长级官员在内的公职人员申报资产,银行、工会、法官、记者等机构和个人名下的资产同样将接受监督。

法案规定,非法致富罪将获刑至多5年监禁以及罚款。

总理沙赫德在这项法案获议会批准后说:“这部法律将允许国人仔细审视那些经由非法手段获得的未知财富。”

议长穆罕默德·纳赛尔评价,新法是“打击腐败,确保透明度和保护公共资金的又一举措”。

在这以前,突尼斯在反腐立法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立法保护检举人。

反腐败委员会去年10月证实,批准向40起政府部门腐败案件的“揭发人”提供保护,案情涉及农业部、水资源和渔业部、高等教育部。

但在立法层面,突尼斯也曾被批在反腐进程中“开倒车”:突尼斯议会去年9月通过一项颇具争议的法案,赦免前总统本·阿里执政时期数千名涉腐人员。

当天,数以百计示威者在议会大楼外抗议法案通过,称此举将导致社会动荡重现。反对派议员萨米亚·阿布说:“对于突尼斯而言,这是一部可耻的法律,它等同于认可腐败并且原谅了贪官。”

这项“大赦法案”最早由突尼斯现任总统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于2015年推动,埃塞卜西2014年12月宣誓就任总统,任期5年。

“大赦法案”由于饱受争议而一度搁置。去年4月,法案被重新递交至议会。次月,数千名突尼斯人走上首都突尼斯市街头,高举写有“不会原谅”“受够腐败”等字样的标语,抗议“大赦法案”。

经历一场激辩后,突尼斯议会去年9月13日以117票对9票的投票结果通过“大赦法案”。赦免对象包括“服从腐败官员命令但未获得个人利益者”。

突尼斯内阁官员萨利姆·阿扎比说,这项法案将适用于大约2000名“未实际收受任何贿赂”的高级官员。

年过九旬的总统埃塞卜西说,“大赦法案”实际是“经济复苏法”,能够改善突尼斯投资环境,帮助国家发展。

在他看来,诸多被指在本·阿里执政时涉腐的人是经济事务专业人员,没有实际收受行贿者好处,可以帮助提振自本·阿里下台后一直不景气的经济。

但反对者认为,“大赦法案”是突尼斯的“倒退”,是埃塞卜西政府在努力“洗白”这个北非国家根深蒂固的腐败问题。

媒体报道,鉴于舆论界反对声音高涨,法案已经经过修改,最终没有将有受贿行为的官员和涉嫌贪腐的商人纳入赦免行列。(特约记者 李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