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理论 > 正文

靠大学习增长新本领

学习,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一种独特优势。回顾党的学习历程,有利于我们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更加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更加自觉地抓紧抓好党的学习,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禀赋和品质。我们党成立前夕,李大钊、陈独秀就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组织,促使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为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党成立后,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党的三大通过的《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要求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纲党章。大革命时期,党开办了各级党校,中宣部统一编著教育大纲和教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尽管所处环境十分恶劣,党依然重视开展学习。古田会议决议首次提出“党内教育问题”,要求各革命根据地创办学校培养党政干部、教育党员。抗日战争期间,党的学习开始走向制度化。在干部教育方面,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演讲为党内高级干部学理论、用理论指明了方向。1940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随后陆续发布《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等一系列指示。1941年9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学习研究组,组织在延安的高级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同时决定成立各地高级学习组,并颁布高级学习组组织条例。1942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各地各单位成立学习分委员会,组织干部参加整风学习。这些干部学习制度的建立为全党整风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党员教育方面,1939年5月,中组部明确将“不断学习”列为党员标准之一。1940年10月,中宣部发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对党支部教育要达到的水平、教材编纂、教育方式和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这些工作不但为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战争胜利、获得执政地位准备了干部和人才,而且为后来党内学习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后,党中央、毛泽东告诫全党要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在学习内容上,一方面继续深化基本理论的学习,七届二中全会开列12本马列主义书籍为“干部必读”材料,1951年3月,中央作出《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要求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无例外地和不间断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建设知识的学习,1953年4月,中央要求理论学习高级组和中级组在一年半时间内组织干部学习“联共(布)党史”有关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一方面健全集中教育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党校教育网络,使干部集中学习教育走上正规化轨道;另一方面鼓励自学自修,要求在职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学习以个人阅读为主、听课为辅。邓小平曾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学习情况评价道:“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后,党中央、毛泽东多次要求全党学习马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著作。1958年11月,毛泽东要求中央和地方三级党委委员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做到“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1959年,党中央再次号召全党干部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央领导人带头组织读书小组,各级党委也纷纷集中学习。这些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供了理论基础,培养了干部和人才队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邓小平向全党发出“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的号召,特别强调“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1980年7月,中央邀请科学家到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举办系列科技课堂,在全党和全社会引起轰动。1986年7月,中央书记处为中央领导举办法律知识系列讲座,这一举动有力推动了“一五”普法活动的开展。中央领导带头学习不但激发了全党的学习热情,而且创立了一种新的学习制度。

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的现实,面对国内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重而道远的局面,党中央向全党再次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要求广大干部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知识和经济工作经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1994年12月,中央在中南海成功举办了法律知识讲座。不久,举办专家学者讲座这一学习形式被固定下来。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学习制度化是加强学习的有力保证”,要“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党内学习日益规范化、制度化。

跨入新世纪后,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只有“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党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应对各种风险的考验,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这一时期,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正式形成,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77次集体学习,内容包括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管理、历史、军事等多个领域。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党”任务。2010年2月,中央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这期间,根据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和部署,2008年9月,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学习。2010年6月,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规范。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学习,全党的理论、文化素质有了质的飞跃。这不但使全党增强了学习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且提高了党员干部接受、理解和运用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的能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起了关键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加强学习,提出一系列新要求,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将全党学习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要认识好、解决好党所面临的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老问题,尤其是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必须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本领,“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要进行理论学习,只有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备和重要的政治素养,是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依据,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是全民树立法治意识、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要学习历史知识,各级干部要把党史、国史当成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和防腐剂,注重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并落实到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上。要学习科学知识、思维知识,注重养成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高对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政治决断的能力。要坚持正确方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向书本、群众和实践学习,坚持读书与思考,读书与运用相统一。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导下,全党的学习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突出党性教育重点,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教育。外界形势变化使“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脱离群众又是危险中的危险,“四风”是这种危险的集中表现。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全党开展了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这次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关键少数”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2015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法规意识,解决“普遍多数”存在的问题,2016年2月,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党中央又做出推动学习教育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决定。三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用党内法规的形式巩固各种学习教育的成果,又用学习教育的成果完善党内法规,真正做到了两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互为过程。五年来,经过这三次学习教育,全党对党内学习的态度有了显著改观,形式主义的学习方式大为收敛,重学习、勤学习、真学习正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

针对进入新时代后党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对党内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在全党来一次大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二是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是将“增强学习本领”置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首位加以强调,要求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相信,在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风得到不断弘扬的基础上,党内学习一定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取得新的成就,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杨德山,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