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人物 > 正文

河南中牟有支黄河义务救援队——一叶轻舟 一片爱心

黄河河南中牟县九堡段河湾,成立于2012年的黄河厉风义务救援队基地,一字排开的十几艘冲锋舟不时进进出出,一群古铜色皮肤的黄河汉子正在忙碌……

出没黄河风浪中,他们成功救起落水者86人。救援航程跨7省12万公里,拒收相关家属钱物合260多万元……

浑浊的河水涌流而下。刚打捞归来的队长王喜军显得很疲劳。他看着河面,声音低沉:“黄河看上去平静,但水下都是暗流,还有漩涡,流速太快,落水几分钟内救不上来,人可能就没了。暑假是溺水高峰期,我们救援的九成是学生……”

“救援必须是义务的,不能向落水者家属要任何费用。哪怕是家属主动掏的感谢费,也不能沾一分。”六年前,王喜军找到几个要好的伙伴,16个人、8条船,组建了这支救援队。

“真是好人呐,大太阳晒得人脱皮,他们就这么光着肩膀;为节省时间,经常是一口馍就着咸菜。拉他们去饭店,不肯去;塞给他们钱,说啥也不要。”被救援者家属、原阳县陡门乡郭庄村郭老汉忍不住老泪纵横……

事实上,义务救援队不仅不挣钱,还要倒贴钱。救援的支出主要是油钱。王喜军介绍说,“机器全速不停的情况下,一天下来两艘船得耗费200多升油,就是一两千块钱。”

此外,机器维修费也是一大笔开支。

救援队刚成立时,所有人打鱼、销售全在一起,一年下来20条船总收入10万多元,救援花去8万多元。年底一条船分得1300元,一个人650元。“参加救援队的大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平常救援开销太大,有些队员养家都成问题,陆陆续续也有队员退出。有时我们也觉得力不从心,但绝不会遇难不帮。”王喜军说。

为了加入黄河厉风救援队,家住雁鸣湖九堡村的梁正祥、张双莲夫妇将家里的羊全卖了,拿出4万多元买了艘冲锋舟。“入了救援队没时间去看管这么多羊了,卖了羊还能买一些专业的救援设备,反正家里还有地,紧一紧也能过。”梁正祥说。

梁正祥每月都要靠外出务工的儿女补贴家用,然而当落水遇难者家属拿出1万元塞给老梁时,他婉言拒绝了:“这钱我要是拿了,良心上过不去!”

一次次出动摸排,离不开“利器”网兜和铁钩。厉风救援队的“看家宝”是一位70多岁的老渔民亲手制作的鱼钩,市面上难以买到相似的产品。看似轻薄的鱼钩韧力却极强,不会被轻易折断。

救援队伍现已扩大到50多人,上有76岁的老人,下有22岁的年轻后生。救援范围也不限于黄河中牟这一段,从郑州、信阳、巩义到开封和邙山,但凭一叶轻舟,救援风浪中。

赤脚光身在太阳下工作,炙热的夏天,队员们都晒得脱了皮,有时热得受不住,下水泡泡又立马上船。

河南地方海事局了解救援队的情况后,持续给予支持:技术上做培训,精神上多鼓励,装备上也给予帮助,还免费帮救援队办了25个开船证。“民间救援组织,不仅需要爱心,需要专业的救援能力,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河南省地方海事局副局长于宁告诉记者。

“俺祖祖辈辈都在黄河边,见人落水就会救,不要一分钱。俺是靠黄河吃饭的,干这些事,对得起黄河。不管有多困难,义务救援都要坚持下去。”说着,王喜军发动引擎,白色冲锋舟激起一片水花,离开了河岸……(记者 任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