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言必信 行必果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信,国之宝也”“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讲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指出,“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说到就要做到,鲜明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诚信观。

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守信、履诺践约,由此形成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共存共生的关系。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风尚,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备受推崇。《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传》记载,范式年轻时在太学游历,和汝南郡的张劭结为好友,两人告假回乡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要回京城拜见张劭的父母、看望张劭的孩子,然后约定了具体日期。待到约定日期快到时,张劭就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亲,让她准备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两年之前、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信他呢?张劭回答:“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意思是说,巨卿(范式别称)是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到了约定日期,范式果然前来赴约。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实守信,历来被视为人格修养的基本内涵和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操守。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有个叫查道的人,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中午时分,两人肚中饥饿,可方圆几里无一家饭铺,于是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出一些东西来吃,查道坚决反对并说,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自己要讲信用,不能偷吃。于是二人继续赶路,走到一个枣园时,实在饥饿难耐便摘了些枣充饥,吃完后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枣树上。仆人不解地问:“枣园主人不在,也没别人看见,何必这么认真呢?”查道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就应该给钱,即使无人看见也应如此。”

推崇践行诺言、诚实守信,“范式千里赴约”“查道摘枣留钱”的佳话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古训流传至今。我们党继承和弘扬了重诺守诺、说到做到的传统美德,从孔繁森“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党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到杨善洲“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再到张富清“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无数党员用一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得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在现实中,也有少数党员干部轻诺寡信、见利忘义。比如,有的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文过饰非,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有的在为民服务中光打雷不下雨、口惠而实不至。对诸如此类不讲诚信的行为,必须大力纠治。

身为党员干部,当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诚实守信的原则内化为忠诚干净担当的行动,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就要兑现,一辈子对党和人民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王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