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一个人生命意义的长短,取决于他付出的实际的短长。”这是有祥2018年底写在工作日志里的话,也是他一直追求的价值坐标。

我们知道,你也和我们一样心疼他的突然离去;我们知道,你也和我们一样还有很多话想对他说……

我们想,记录下他工作中的平凡瞬间,告诉大家他是怎样的人,怎样的共产党员;我们想,如果你有曾和他相处、共事的“点点滴滴”,或有想对他说的话,请讲述给我们,让我们一起记录下他生命里程中用平凡书写的不凡……


“梁大脑袋”有“干货”

梁有祥个子不高,体态微胖,脑袋略大。好友拿他打趣,叫他“梁大脑袋”。他也不急,总是笑眯眯地回道:脑袋大,装事多,有好处。

2014年,接到紧急任务,要对全市案件多发领域作出具体剖析。这项任务涉及14个领域的剖析报告,要求一周时间完成。任务下达到案件监督管理室,时任室主任问梁有祥和另外一位同事,“14个领域需要起草14份剖析报告,还要有一份主报告,你俩一周之内能不能完成?”梁有祥当即信心满满地表示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那一周,梁有祥就“长”在了办公室,天天加班加点,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困了就窝在沙发上眯一会儿。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经过那一周,梁有祥身上的白衬衣变成了“花”衬衣,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换洗衣服。

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一周后,高质量的报告起草完成。在报告中,对违纪违法案件多发的现象做了深入剖析,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多条办案建议,得到领导高度肯定。这梁大脑袋,还真是有干货哩!

讲述人:王铭惠

记者:杨寿清


篇篇材料有“亮点”

梁有祥笔耕不辍,发表了不少有分量的新闻报道,展现了天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他写的材料可是不一样,篇篇有“亮点”。与他共事过的人都知道,他的材料写得漂亮,但这个“漂亮”并不是指有多少华丽的辞藻,相反,他写材料措辞朴实、简练,但却总能吸引“眼球”。

梁有祥从不肯写一些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弄一篇“流水账”式的东西来应付,而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通过下大量的功夫挖掘和研究,提炼核心观点,写出的材料仿佛有了灵魂。

2020年初,由市纪委监委牵头拍摄的《廓清迷雾再启航》在市属国有企业警示教育大会播放,引发巨大反响。殊不知,这个脚本前前后后经过十几轮的修改,历时三个多月才最终完成。在着手脚本写作之前,梁有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习研究国有企业相关的政策和文件,翻阅了全国几年内所有发生在国有企业的案例,认真研究了所有案件的“六书两报告两建议”。

在拍视频方面梁有祥是新人,他就像刚进入游戏的新手,为了拍好警示教育片,梁有祥只能提升技能去“闯关”。为此,他反复观看了好几遍《巡视利剑》《打铁还需自身硬》等纪录片,还特别购买了不少有关编导和电视节目制作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都被他研究透了。

那时梁有祥和同事们白天外出拍摄素材,晚上7点多开会,经常一聊就到了深夜。而在散会之后,梁有祥还经常独自一人加班加点,结合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整,有时增减案例,有时甚至推翻重写。一个完整的脚本2万多字,每次修改也是比较大的工程。但随着一次次脚本的修改,大家都能感受到梁有祥飞速地进步。

讲述人:于湧 刘松桢 杨辰

记者:杨寿清 陈欣


对于所知倾囊相授

梁有祥擅长的“绝技”从不藏私,在同事求助的时候,总是尽心尽力帮忙、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我们更愿意办案,一提到写材料就犯怵。”看到第一次写专案材料无从下手的同事,梁有祥毫无保留地把“秘笈”倾囊相授:从梳理相关材料,到领会领导指示精神,再到挖掘特色亮点……为了确定这份材料的“题眼”,二人在午休时间也一直探讨、反复推敲。在梁有祥的帮助下,这位同事在写材料方面突飞猛进。

2019年中旬,市警示教育中心要举办“永远在路上”主题讲解比赛,一位负责起草比赛组织方案的同事说:“梁部长人很实在,肯教你真东西。比如,设计颁奖环节要安排颁奖嘉宾上台,梁部长就告诉我,要把上台的时间精确到分钟,还要提前设计好站位、面朝的方向等细节,以文字的形式一一写到方案里。”。每次去提交修改好的方案,梁有祥都会给出具体可操作的修改意见。“他从来不会简单地说‘不行’,而是告诉你怎么样才能‘行’。”在梁有祥细致地指导下,在组织活动方面的“小白”也顺利完成了方案起草任务。

此外,梁有祥还善于挖掘大家的专业、特长,让人尽其才。“他总是能看到我们工作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这也让我们想努力做得更好。”

讲述人:李志华 高赫薇 刘乃瑄 何晓萌

记者: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