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十二届市纪委四次全会要求,持续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推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优化“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室组地校企巡”协调联动机制,持续凝聚常态长效监督合力。
河东区纪委监委数字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围绕电子化数据分析、智能化辅助办案开展培训。(资料图片)
河东区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积极探索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有效招法,以“四项监督”贯通为核心,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融合,打造立体化监督格局。制定动态化联合监督清单,明确14项常态化监督事项,各有关监督主体细化自身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确保各监督主体“按图索骥”落实责任。
“在‘校园餐’专项整治中,区纪委监委与审计、巡察部门联动,将校园食堂和配餐经费管理纳入审计重点事项,增设一轮相关机动式巡察,有效发现问题并推动整改;在违规购买服务专项监督中,财政、审计专业人员参与问题摸排,发现部分单位违规外包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监督精准性。”河东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为打破各单位之间信息壁垒、提升监督精准度与穿透力,河东区纪委监委成立数字纪检监察室,打造“集成式”智慧监督平台,搭建监督模型工场、数字化办案助手等4个系统,形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系统研究”的数字化监督模式。
同时,健全与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数据互通机制,为线索发现和核查提供数据支撑。在养老社保领域整治中,根据民政、残联等部门提供的残疾人“两补”、低保资金发放等数据,依托智慧平台开展分析排查,截至目前,共处置问题线索53件,立案25人,制发提示函9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着力破解贯通中的堵点难点,不断强化信息沟通、措施配合、力量统筹,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河东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津南区纪委监委有关纪检监察室向区委巡察组介绍被巡察单位党组织政治生态及违纪违法案件情况。(资料图片)
津南区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十二届市纪委四次全会关于推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的部署要求,持续完善巡视巡察机构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工作机制,形成巡前信息互通、巡中力量互融、巡后成果互用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纪巡”联动优势。
在每轮巡察之前,由纪检监察室向巡察组详细介绍被巡察单位党组织政治生态和违纪违法案件情况,推动巡察有的放矢。巡察过程中,巡察组及时与纪检监察室沟通,分析研判重要问题,提高移送线索质量。每轮巡察结束后,纪检监察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作为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重要内容,开展跟进监督,做好整改评估,督促整改到位。今年以来,已通过巡察监督移交问题线索100件。
“这几张油卡存在异地加油、法定节假日加油、超油箱量加油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核查,明确是否存在违纪问题。”日前,津南区纪委监委聚焦巡察反馈问题,以公务油卡使用管理为“小切口”,对全区8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区属国企使用的公务油卡万余条加油记录进行数据关联、碰撞比对、筛选分析,建立问题台账和监督清单,由对应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镇街纪(工)委精准有效开展监督。截至目前,已立案1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人。
此外,津南区纪委监委结合巡察反馈问题,深入查找普遍性、系统性、行业性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提出纪检监察建议,进一步堵塞漏洞,实现源头治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力量聚合、工作融合、成效整合,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使监督力量再强化、工作再发力、效果再提升。”津南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会同学校职能部门、基层纪委,聚焦“校园餐”问题开展现场监督检查。(资料图片)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持续优化“组组”协同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等机制,不断巩固市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果,凝聚监督合力,提高监督质效。
“通过‘室组地’三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互补,在案件查办过程中,从线索初核、调查取证到案件突破,各环节都实现了高效协同,大大提升了办案效能,有力推动了高校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驻天津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在该校继续教育合作办学领域相关案件查办中,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统筹指导,驻天津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与南开区纪委监委分别对违纪违法和涉嫌犯罪问题立案审查调查,定期沟通会商、信息共享,协同配合打好攻坚战,推动了案件的高效查办。
此外,为进一步凝聚监督合力,驻天津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推动驻在单位持续优化基层纪检组织设置和力量配备。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并将19个基层纪检组织划分为4个协作组,派驻纪检监察组干部进行“一对一”联络沟通,随时答疑解惑,协作组每月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形成互学互帮互促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基层纪检干部能力素质。(崔艺 祖朗 刘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