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津廉e语 > 清风时评 > 正文

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系列报道之四:打造作风建设“新名片”

借力“大数据”,让公车私用无所遁形;掀开礼品礼金的“电子外衣”,让“隔空”送礼原形毕露;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深挖细查,绝不放过……

2016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密切注意不正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创新监督方式,查找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2016年1月至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58万起,处理党员干部5.08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75万人……

紧盯关键节点,强化通报曝光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副院长孟欣带领4人公务出访团,赴澳大利亚进行教育研修交流活动,私自改变出访行程,组织与教育研修交流活动无关的游览。北京市西城区纪委给予孟欣等4人党内警告处分。

2016年9月1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秋国庆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发布第一次“每周通报”,孟欣等4人就是通报的94起违规问题中的一例。

随后三周,该网站又分别发布81起、72起、75起典型案例,这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狠抓关键节点,加大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力度的一个缩影。

“中央纪委提出明确要求,对2016年1月1日以后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人员,不管级别高低,原则上都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6年以来,中央纪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8批44起,涉及中管干部11人;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设立“每周通报”专栏,公开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批1296起,涉及1732人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各种形式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12万批2.91万起,涉及4.31万人次,形成了有力震慑。

为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中央纪委2016年1月1日开通了“四风”微信举报平台,形成了“一网一端一微”的立体化监督平台。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整治“节日腐败”入手,紧盯年节假期强化监督检查,组织明察暗访,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问题,抓早抓小、串点成线,驰而不息正风肃纪。

严肃执纪问责,扎紧制度笼子

“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严肃执纪问责,已经成为常态。对‘四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不收手不知止、继续顶风违纪的,越往后执纪越严。”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也是盯住不放、深挖细查。

据统计,2016年1月至8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执纪审查中发现“四风”问题线索1.76万件,已查实900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诫勉谈话、批评教育1.2万人。

与此同时,对工作失职、管辖范围内“四风”问题突出的,严肃追究责任,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形成知畏知止、收敛收手的高压态势。

2016年1月至10月,全国有3200多名领导干部因工作失职导致管辖范围内“四风”问题严重受到责任追究。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情况……”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作为党内监督的8项主要内容之一。

2016年,中央先后出台了多部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为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为进一步提高制度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普遍结合实际,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细则及配套制度等进行修订完善。中央纪委先后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有关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等开展“回头看”。

截至目前,已有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进行修订;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回头看”中修订完善配套制度1078项。

积极创新实践,治理隐形“四风”

福建省永安市纪委在执纪审查中,发现永安市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朱旭先后三次收受电子购物卡、现金共计2300元。市纪委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违纪资金上缴国库。

这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治理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典型一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四风”问题也随之利用高科技穿上了“隐身衣”。有的以电子红包、微信转账等方式收送礼金,有的用快递异地取礼、网络“隔空”送礼等,在收送方式、交易时间和地点上更加隐蔽。

面对不正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方法,坚持严查快处、露头就打,深入治理改头换面、转入地下的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推动纠正“四风”工作从面上纠治向纵深发展。

据了解,2016年以来全国查处“四风”问题中,隐形变异问题占12.1%,高于2013年至2015年的平均水平,查处力度不断加大。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探索总结了一些有益做法和经验。

河北、云南等地通过喷涂公务车标识、设置公务车号段等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山东、青海等地采取交叉互查、“点穴式”暗访等方式强化明察暗访,大张旗鼓“轰麻雀”,悄无声息“掏鼠洞”;河南、江西着力整治在私人会所、高档小区或写字楼组织的公款吃喝或隐秘聚会,并联合职能部门进行拉网式排查;黑龙江、贵州等地运用“大数据分析”,协调职能部门从公务消费发票、公安机关监控车辆运行轨迹等信息中主动查找问题线索……(记者:杨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