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津廉e语 > 清风时评 > 正文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明镜,可以用来审美丑、寻差距、校方向,还可以定位原点、升华境界、催生力量。在历史上、在我们党内,那些被称为明镜的人,熠熠生辉、闪闪发光,照亮后来者前行的路,激励一代代人做时代的明镜。

春秋后期的周舍,是一面敢说实话的明镜。

周舍为晋国正卿赵简子的家臣,他每日记录简子的过失并告之。后来,周舍病故,简子痛若丧子,与众客卿饮酒之时感叹,再没有人对他说真话、道实情。此时,简子感觉自己离灭亡也不远了。明镜之效,略见一斑。

唐太宗时期的魏征,是一面敢于直谏的明镜。

魏征的一生,始终恪守“有言在喉而不吐,不忠;有危以乱而不奏,亦不忠也”,不图恩惠不怕斩,前后陈谏三百余事,一生谏诤多达“数十万言”,被后人誉为“千秋金鉴”。魏征死后,唐太宗对房玄龄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由此可见魏征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

由历史联想到党史。无话不可对党言,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操守。今天的党员干部,不妨照照历史上的明镜,看看是否对党忠诚,是否对党全抛一片心,是否自觉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事实证明,有灯塔的指引,方向就不会迷失;有明镜的对照,净化就不会停止。在我党的历史上,有很多党员干部,成为时代的一面明镜。

许光达,一面不计名利的明镜。

1955年8月1日,许光达获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他几次找长期领导过他的贺龙等老首长走“后门”,提出降衔申请,但均未获同意。无奈之下,他提笔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各副主席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降衔申请书”。毛泽东同志看到许光达的申请后感慨地说:“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的明镜啊……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许光达这面明镜,充分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党性、品格和情操。面对这面镜子,那些心存官气的人,那些贪图名利的人,那些只能上不能下的人,难道不感到羞愧和汗颜吗?

王杰,一面洁身自好的明镜。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第71集团军某旅,参观了王杰同志生前所在连队荣誉室。在介绍王杰正确对待荣誉和进步的展板前,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个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王杰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立起了廉洁自律的丰碑,把住了洁身自好的关口。现实生活中,很多党员干部伸了手、湿了鞋,就是因为守不住底线,做不到严格自律。党员干部常以王杰为镜,擦拭尘土、净化灵魂、补齐短板,照出新感悟、新动力、新境界,就不会跑冒滴漏、脱轨越界,就能做到廉洁一生、清明一世。

不仅许光达、王杰,我们党还有很多值得称颂的明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明确要求:“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事实上,人人都是他人的一面镜子。在我们党内,努力做一面新时代的明镜,不仅是纯洁党性的内在要求,也是纯正党风的现实需求。只要党员干部人人自觉做明镜不做昏镜,做标杆不做“病树”,则一定无愧于人民公仆的称号,一定能营造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永葆党的肌体健康和青春活力。(梁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