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读史 > 历史清风 > 正文

身处脂膏,不以自润

廉洁为官者,处何种岗位,皆不自润。

《旧唐书·萧仿传》记载了萧仿为官之事:“仿气劲论直,同列忌之,罢知政事,出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仿性公廉,南海虽富珍奇,月俸之外,不入其门。家人疾病,医工治药,须乌梅,左右于公厨取之,仿知而命还,促买于市。”

富饶之地,脂膏充足。在一些人眼里,好像身处富庶之地,就应首先让自己富起来,否则岂不是为人辛苦无所获?萧仿在广州为官,不仅坚持靠工资吃饭,就连厨房里的一颗乌梅都不苟取,可谓世代廉洁之楷模。

当官发财必须两道,为公为私必须两清。为官从政,岗位不可能一样,有的是肥差美差,有的是清水衙门;有的是富裕之地,有的是贫瘠之处。但不管什么岗位,只是一种干事创业的职位,决不是借以肥私的权柄。如果认为拣得肥差,到了富裕之地,就可以发财了,那就是以权谋私,破纲破纪。身处脂膏不以自润,身处富地造福人民,才能彰显为官之德、从政之道,传下政绩政声、留下口碑心碑。

《周书·裴文举传》讲述了裴文举对待脂膏和财物的态度,颇值得人深思和借鉴。裴文举曾任益州总管府中郎。当时,“蜀土沃饶,商贩百倍。或有劝文举以利者”。文举答之曰:“利之为贵,莫若安身。身安则道隆,非货之谓。是以不为,非恶财也。”后来,“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总管韦孝宽特相钦重,每与谈论,不觉膝前于席”。

任官之地,不管如何富裕;所处官位,不管如何权重,都不应成为贪腐的理由。否则,“洁衣披体,一污不可湔”。事实上,人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们只尊敬那些廉洁为官者,而把那些脂膏自润者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我们党内,一些领导干部不乏身处富裕之地,有的也不乏权重之位。但不管身处何地,身居何职,都是用来为民服务、造福一方的。如果认为是肥差就可以发财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一旦身处脂膏之地自润起来,不收敛、不收手,迟早会被查被纠。仅党的十八大以来,倒在能源、交通、建设等脂膏部门的领导干部就不在少数,有的还是“前腐后继”。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忘记公权为公、公款为民,搞自润自肥那一套,贪污达2亿多元,调用16台点钞机清点贿款,当场烧坏4台。

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对于丰盈的脂膏职位总是心向往之,对于清水衙门总是极力避之。这本身就彰显了不健康的为政心态。我们党的职位,都不是用来谋私的,而是为公为民的。领导干部到了脂膏之地,更应心怀忧患、如履薄冰,常念廉洁自律“紧箍咒”,把好洁身自好第一关,防止自润其身而声名扫地、身败名裂。否则,就会应了一句话:人最容易在油水多的地方滑倒。

富官穷做,穷官苦做,这才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应有的态度。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脂膏自润的思想不应再有了。不管身处何地、身居何职,都应以身许党许国,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为官。(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