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读史 > 历史清风 > 正文

一把密符扇

军粮经纪密符扇,现藏于通州博物馆,是明清漕运史的重要文物,目前仅发现一把这样的扇子。扇子两面分别绘有50个经纪人的密符与代号,外人即便有此扇子,也无法得知经纪人的具体信息,体现了古人防弊的智慧。

验粮盘。漕粮运到通州后,验粮官使用验粮盘抽查漕粮的质量,若不符合要求,相关人等将受到相应处罚。

首都博物馆近期推出的“畿辅通会——通州历史文化展”中,一把独一无二的军粮经纪密符扇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要了解这把扇子该如何使用,我们还得从清代的漕运说起。

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而自唐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就已经南移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使得江南的物资必须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输到京城,这便是漕运。通过大运河运输到京城的物资中,最为重要的是粮食,它被称之为漕粮。

清代对于江南漕粮的倚重,超过元明两代。清代供给漕粮的省份,主要是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这八省乃产粮大省,而且或位于大运河沿线,或位于长江等水道沿线,具有交通之便利。

漕粮的运输看似简单,但其中涉及的环节颇为复杂繁琐,我们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键的环节。

前面提到清代漕粮由八省供应,每一年收粮时间到来前,各州县官府会发出通知单,告诉粮户收粮的具体日期。粮户自行将合纳漕粮运送到指定仓库,查验粮食数量足量、质量合格后方得入库,并向粮户发放完粮收据。漕粮的数量和质量,都必须符合国家的规定,但有些贪婪的漕官,在查验粮食时故意刁难粮户,想让粮户给点“好处”。为了防弊,州县官员要在收粮时亲到现场查验监督,同时国家也颁发标准量器,让漕官无法在量器上动手脚。

粮食入库后,将等待漕船起运。清代延续明代制度,在地方设立卫、所两级军队组织,由卫所军承担运输漕粮的任务。各卫所专门运送漕粮的船只分为若干帮,有的卫所仅有一帮,而清代晚期的江淮卫则有头帮、二帮、三帮直至九帮,其中六帮漕船最少,仅29艘,四帮漕船最多,达74艘。

漕船开往何处起送漕粮,清代曾实行过两种办法:一种是固定起送,即某船帮常年固定到某县起送漕粮;一种是轮流起送,即若干船帮轮流到某县起送漕粮。这两种办法各有优劣,前者操作方便,但船帮与漕官常年合作,难免通同作弊;后者一定程度上能防止通同作弊,但无疑又增加了运输成本。

总之,漕船接获去往某地起送漕粮的通知后,便须即刻开船,不得耽误。漕船起送漕粮前,要与管理仓库的官员仔细交割,其要点仍然是确保漕粮的数量与质量合乎要求。交割无误后,由监督官员发给通关凭证,凭证颁发前,漕粮若有任何问题,唯管库官是问,凭证颁发后,责任就全在船丁身上了。

由于运送漕粮的船只众多,为了避免船只拥堵在河道中,各帮开船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此外到淮安和通州两地的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漕船起运时,各省巡抚衙门会发给各帮限单一张,这张限单载明了到淮安的时间期限,到淮安后,设在此地的管理漕运事务的衙门又将发一张到通州的限单。

漕粮到了通州后,这把扇子终于能派上用场了。清代在京城和通州共设有十五个收纳漕粮的粮仓,有的粮仓还保存到了今天,如位于朝阳门内的南新仓。漕粮从漕船收纳到粮仓中,需要经过由官府雇佣的经纪人的查验。

说到这里,各位读者可能会觉得意外,原来清代就有经纪人了吗?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经纪人,有时他们被称为“牙人”,由官府雇佣的被称为“官牙”。元代高丽商人来中国做买卖就非常依赖“官牙”,因为他们的姓名登载在官府的簿册上,要是交易出现了问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官府找到其人,令其承担责任。

官府雇佣的经纪人查验漕粮的质量后,合格者可以装袋,经纪人会用木炭在米袋的显著位置划写代表自己的符号,这些符号长什么样子呢,这把扇子给我们展示了清代一百个经纪人使用的密符,前后扇面各五十个,每个密符下还书有经纪人的代号。这些密符形状大都十分特别,与代号似乎也并无直接的关联。

为何要使用密符,而不是直接书写本人姓名呢?漕运牵涉关节、人员甚多,防弊的要点在于尽可能使有利益冲突的人员分开。在经纪人验粮的环节中,船丁、漕官、其他经纪人都与之有潜在的利益冲突,当时常有船丁将装袋漕粮偷去重复报关,甚至将袋子打开往里掺杂不合格的米等事,亦有心术不正的漕官或经纪人挟私报复、栽赃陷害。一旦发现经过经纪人查验的漕粮还有问题,经纪人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经纪人发明了这套密符,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不被与之有利益冲突的人知晓,这一办法后来得到了官府的承认。

这种办法,既是对经纪人的保护,也是对经纪人的监督。经纪人查验粮食后,还有监督官员再次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有问题的话,只要通过这把扇子,按图索骥,就能知道是哪个经纪人在作弊了。不过,通过这把扇子,也只能知道这个经纪人的代号,比如“罗锅”“蚂蚱”“麒麟”等,仍然不知道经纪人具体的名字,可说是两重加密了,查到具体名字后,就可以按照规定对其进行惩处了。

这把军粮经纪密符扇,原本是通州一位教师陈乃文的祖传之物,他的高祖陈培芳就是一位经纪人,他于1847年担任经纪人时,该扇由前任经纪人移交,也就是说这把扇子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了,后来陈乃文将此扇慷慨捐赠给了通州博物馆,我们方能亲眼目睹这一漕运史上的稀见文物,感受古人为了防弊而生发的智慧。(罗慕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