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从严书记到王主任 “偶发性”背后的真问题

有声音表示质疑:如果反腐都需要通过身边人举报、通过这种网络的“偶发性”爆料达到效果,那组织的力量、纪委的监督呢?其实,大可不必作这样的切割。组织监督、国家监督有体制性的力量,是“正规军”;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则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二者发挥的力量完全可以互补。毕竟,即便是腐败分子,也不能活在真空当中,其生活状态、口碑评价,都是老百姓最清楚。这也就是1945年毛泽东那个著名的“窑洞对”的要义所在——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的答案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联想到日前上海那则“教科书式执法”的警察的新闻里面,有位民警说了很有意味的一句话:“领导要求我们,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其实,这句话推而广之就可以是,今天的很多公权力的行使,都需要习惯“在镜头下”。

“在镜头下”,本身就意味着公开。事实上,在互联网“广场效应”和普遍“技术赋权”的今天,中央所提倡的“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也会有更多的实践可能。严书记是这样的范例,以后这样的例子相信还会有。

——“侠客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