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采访手记丨朴实纯粹的老英雄张富清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老英雄的先进事迹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的学习榜样。现在我还时常想起三个多月前在湖北来凤采访老英雄。这是老人的首次电视专访,整个过程从采写到编片,经历了近10天的时间。3月2日,老人的故事在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播出后随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微博浏览量突破1500万。

(泛黄的讲话读本和张富清日记)

我清楚地记得,一行人是2月20号抵达恩施的,那一天都在采访准备和信息采集,没有打扰老人。2月21日9点,我第一次见到张富清老人,他和老伴围坐在炉火前,头戴一顶黑色翻毛帽,截肢的腿盖在保暖布内,见我们一行人进屋,笑得很灿烂,频频点头。他和寻常老人看起来并无二致,只是精神更加矍铄,不似95岁高龄。刚开始采访时,我还有些拘谨,加上老人的听力下降严重,需要老伴孙玉兰转述,我就用西南方言和二老拉起了家常,“爷爷”“奶奶”这个称呼从那天起就伴随着我和他们一家人一直到了现在。

(张富清首次在镜头前拿出全部奖章和证书)

(张富清的奖章、报功书和立功登记表)

带着敬仰,我想让二老完整展示一下证书和奖章,二老一开始都略显含蓄,因为爷爷之前从来不和别人提起往事,也不会主动拿出来“炫耀”。这一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叠放在泛黄信笺纸里的奖章,我看到他眼里闪动的光,有九死一生的回忆,更有对逝去战友的缅怀。

(二老在里屋讲述)

采访增进着信任,到了21日下午,我和爷爷的交流越来越自然顺畅了,爷爷的精神状态也很好,他在里屋给我看他平时学习的报纸和书籍,看他的老照片,从抽屉里拿出老物件,回忆在西北野战军部队的时光……爷爷的学习从未间断过,在他的书桌上,堆放着他平时自己制作的剪报,奶奶打趣地告诉我,爷爷曾经对她说:“人不学习,脑袋要生锈。”二老还时常看电视关注新闻,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反腐倡廉,都是他们常常关注的时事。

(张富清的时事剪报和常用字典)

爷爷的笑容很慈祥,也很从容。他总是笑,一直笑。他摘下帽子给我们看头上的伤疤时,脸上还是带着笑容,若有所思地用手摸了摸逐渐淡去的伤痕。但是,只要谈及战友,爷爷便会眼眶湿润。谈到战场上的种种,他始终离不开“信念”二字,他说:“有了信念就有了意识,有了意识就有了勇气。”“有了信念,在战场上没有畏惧,一心就想为党为人民作战。”转业后,二老来到了恩施,不再是军人的爷爷却始终不改军人本色,主动承担困难艰苦的工作,没有一句怨言。

(2019年2月21日在张富清老人家中)

第二天上午,当我们第二次来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爷爷已经煮好了清汤面。我们都没有料到截肢后的老人会亲自下厨做早餐。虽然已经吃过早饭,但我还是又陪二老吃了一碗面条。那天上午,我从奶奶口中得知了很多爷爷的事情。谈到截肢和重新站立,爷爷只有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是奶奶把我带进卧室里倾诉了很多,包括老人的练习、跌倒、流血……下午,我去采访了爷爷的老同事、当地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后来的几天,在陕西记者站的协助下,我们又搜集了来自陕西永丰革命烈士陵园的历史影像资料,尽力还原那段硝烟里的岁月。

(张富清截肢后在家中借助支架行走)

采访结束后,爷爷奶奶给我们每个人手里都递了一根棒棒糖和两个橙子。临走时,在家门口,我知道自己和爷爷奶奶相处的时间不多了,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但还是在爷爷面前忍住了。

(张富清手书日记记录采访)

(张富清读书看报)

初心和使命,在老英雄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理想和信念,在老英雄的心里始终坚定不变。我记得自己在新媒体报道里写的最后一句话是“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即使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老英雄那颗清朗的心依然青春,他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也扎根泥土。

(张富清做读书笔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张富清的英雄事迹,是一个95岁高龄老人用一生书写的传奇,也是我们奋斗学习的榜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龚琬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