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担当作为先进典型丨调出“情理法” 为民解烦忧

(原标题:调出“情理法” 为民解烦忧──记北辰区司法局副调研员、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宋庆柱)

“大热天的,您多喝点水。为了我们家这点事,来回跑了好几趟,真是添麻烦了。”一连几个小时,北辰区司法局副调研员、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宋庆柱调解的一起矛盾纠纷有了和解的眉目。听到宋庆柱有些沙哑的嗓音,当事人递上一杯水,以示感谢。

在司法系统工作了20多年,宋庆柱成功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数以千计。“大都是邻里乡亲,有的甚至是手足至亲。有时因为一个误会、一句谣言就产生了矛盾。我们的工作就是穿针引线,用热心真心耐心,有情有理有法地帮助老百姓化解矛盾。”在他看来,为群众多办事,再苦再累也值得,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城镇建设中面临着大量的拆迁工作。而拆迁带来的矛盾纠纷,往往是人民调解中难点。难,不怕。宋庆柱的心中始终有一条工作准则:充分尊重当事人诉求权利,让他们感受到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 正所谓“法理不外乎人情”,这个“人情”不是人情世故,是追求公平正义的人情,是有慈悲或包容的人情。除了向当事人准确地讲解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宋庆柱有时还要依据实际情况作出有“人情味儿”的调解。

数月前,在城中村改造拆迁中,一户人家的9名子女提出平均分配已故父母的“祖宅”。按相关法律法规,子女们的提议没有问题。但实际情况中,这家的长子已过世多年,其妻子和两个女儿长期住在老宅,其中一个女儿患有严重残疾,生活确实有困难,其他8名子女均已另有住所。“拆迁原本是好事,为的是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但因拆迁而居无定所,老百姓何谈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调解中,宋庆柱从法律关系、后果预测等法理层面,到公序良俗、社会文明、传统孝道等情理层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获得了多方当事人的信任和认可。

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爱一行。 随着多年的工作积累,宋庆柱探索开创了“实体+网络+热线”法律服务新模式,打造“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完善了“三调联动”调解机制,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他探索运用公开听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做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听证+”工作程序。目前已在北仓镇成功举行依法征迁听证会14例,实现了多方说事、大家评理、双方服气的听证效果,累计化解信访矛盾纠纷50多件。(记者 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