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这个茶园和村庄
9月17日上午,在河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考察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中办在光山县扶贫工作情况。在村文化接待中心,村民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近年来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亲脱贫致富的情况。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脚步,一起走进司马光油茶园和文殊乡东岳村,共同感受脱贫摘帽后的崭新面貌。
一望无际的油茶
河南省光山县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发生地,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司马光儿时玩乐的地方,故取名司马光油茶园。
郁郁葱葱的茶林
司马光油茶园是集油茶种植、苗木花卉培育及水产特禽养殖于一体的农林示范基地。园区油茶种植面积2.7万亩,覆盖6个村、41个村民组的10里生态长廊,被誉为光山县的“南花园”。
满山的素白
油茶从开花到果籽采摘历时400天左右,开花的同时采果,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抱子怀胎”。每年10月至12月的花开时节,漫山遍野洁白如雪,行走在油茶林中如同坠入云山雾海之中。
颗粒饱满的果实
颜色透红、乒乓球大小的油茶果挂满枝头,给人们带来了欢喜,也带来了希望。当地群众这样夸赞油茶产业:“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
时逢采摘的喜悦
“家有油茶果,脱贫不用愁。”脱贫攻坚以来,经营方在茶园管理、油茶采摘等方面优先聘用贫困群众,带动609户1831名贫困人口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元。
收获满满的幸福
“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让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民。贫困群众既能依靠土地出租收益,也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拓展延伸的“链条”
茶果既能榨油,还能从剩下的茶枯中提取茶皂素,制成洗发水、沐浴露等天然洗护用品,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又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国家级油茶科技示范林”等多项荣誉称号。如今,茶油真正成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黄金油”。
古坊东岳村
东岳村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拥有丰富的古色、红色、粉色、绿色“四色”资源,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素有“花鼓之源、古坊东岳”之称。
多彩田园体
田园更多彩,增收才有保障,农民美好生活才有盼头,乡村振兴才会有希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86万光山人民一定能够奋发图强,用勤劳双手,在多彩田园上种出更多更大更喜人的甜蜜果实。
文明实践站
“帮扶贫困传薪火,倡导文明续华夏;花鼓敲开致富路,党群同心奔小康。”悬挂在东岳村文化中心大门两侧的两幅对联,写出了东岳人同心同力同向同行共建美好东岳、幸福东岳的信心和决心。
特色农产品
光山资源丰富,是全国粮油基地、茶叶之乡、青虾和麻鸭原产地,粮、油、棉、林、果、茶、畜禽、水产等是支柱产业,素有豫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光山十宝”最为出名。
光山羽绒业
小羽绒造就大产业。如今光山县从事羽绒产业的有10万人,年产销羽绒服、棉服4000万件以上,年产值达60亿元。光山的现场充绒商户足迹遍及全国,部分经营户走出国门,远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开店加工营销羽绒制品。“光山羽绒”,既是全国唯一的羽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光山的一张亮丽名片。
闻名花鼓戏
“我一定会好好唱,把光山花鼓戏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现在,花鼓戏已经成为当地民间艺术的龙头,带动了地灯戏、皮影戏、狮舞、龙舞、旱船等地方戏和民间表演艺术的蓬勃发展。
致富带头人
“脱贫后生活还要不断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人富不是富,带动父老乡亲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如今的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和身份,那就是脱贫致富“带头人”。(郭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