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走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原标题:走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艰辛而坚定的回归之路)

圆明园兽首

邓峪石塔塔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

宝云阁铜窗

观众参观展品

青铜皿方罍

秦公墓地金饰片(图片均为李云舒摄)

这是一条回归之路。

这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折射。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9月17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从70年来促成的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中,遴选了25个案例、600余件回归文物。六尊圆明园兽首铜像、韩滉《五牛图》等知名书画作品、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方罍之王”皿方罍身首合璧、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看点。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包括龙门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饰片、邓峪石塔塔身等珍贵文物,通过讲述文物回归的曲折历程与精彩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然而,晚清以降,战乱频仍,列强入侵,无数珍贵文物惨遭掠夺倒卖,流落他乡。

文物流落之殇,是一个古老民族流血的伤口。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将遏制文物流失、抢救重要国宝摆上重要议程。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国家专门拨出宝贵的外汇储备,文化部文物局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专门在香港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中秋伯远、潇湘五牛、熙载祥龙、陈氏珍泉等一批珍贵文物重回祖国怀抱。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令。严格的文物出口限制,行之有效的文物进出境审查机制,迅速扭转了鸦片战争以来珍贵文物大量流失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物事业迅速步入法制化、专业化的快车道,也实现了与全球化、国际化的融合接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行;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7年,我国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依靠国内立法的基础支撑和国际公约的合作框架,我国政府与相关国家逐步展开双边合作,探索形成了外交谈判、执法合作、民事诉讼等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有效途径。

20世纪80年代后,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我国流失文物陆续现身海外,国际拍卖企业公然拍卖渔利,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克艰克难,回归故土。中国政府始终以坚定的决心推进文物回归,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逐步从星散到重聚。

1995年,3400余件中国文物被走私贩运至英国,被伦敦警方截获扣押。国家文物局获悉后,立即会同相关部门,综合运用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追索这批流失文物。1998年3月,文物持有人最终同意将走私文物返还中国国家文物局。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流失文物追索案例。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下,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多层次提高的新阶段。

随着文物追索“朋友圈”不断扩大,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政府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与美、意等国政府间追索返还实践逐步深入。世界舞台上,文物返还的“中国声音”显著提高,我国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在各方积极推动之下,流失文物回归成果丰硕,圆明园青铜虎鎣、秦公墓地金饰片、皿方罍器身、曾伯克父青铜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自欧洲、北美、日本等地重回祖国。

2014年4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印第安纳波利斯分局查获了361件(套)中国文物并向中方通报信息。经过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驻美国使领馆、美国国务院和美国联邦调查局5年的共同努力,这批文物艺术品于2019年初全部回到中国。

2015年12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在中国驻美国使馆,向中国国家文物局移交了22件中国流失文物和1件古生物化石,此次返还标志着中美两国在文物追索返还行动上的新进展。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获知日本某拍卖企业拟拍卖8件疑似湖北被盗青铜器的消息后,立即会同公安、外交等相关部门开展追索行动,一方面通过刑事侦查调查文物被盗走私情况,另一方面与日本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促使日本相关拍卖企业终止文物拍卖,敦促文物持有人将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归还中国政府。经过各方努力,这批青铜器于8月23日回到祖国。

几十年来,众多归国游子、海外华人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尽个人之力为文物的回流做着不懈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以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人士捐赠方式回归国内。

1959年至1964年间,文物收藏家杨铨先生克服种种困难,将其珍藏的5000余件文物捐赠给广州市政府,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接受的最大规模的文物捐赠。

1962年,蜚声中外的病理学专家侯宝璋先生受周恩来总理之邀,举家归国投身新中国建设。1963年至1972年间,侯宝璋先生及其家属数次择其家藏2000余件文物捐赠给国家,后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1984年,香港收藏家叶义先生辞世,其亲属依其嘱托,将其毕生珍藏的81件犀角文物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1993年,美国企业家莫里斯·格林伯格先生重金购得被八国联军劫掠的十扇颐和园宝云阁铜窗,并无偿赠还我国。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北京市园林局在颐和园举办了宝云阁铜窗安装仪式。

通过国际司法诉讼追索走私文物,叫停海外市场流失文物拍卖,促使外国博物馆退藏返还被盗文物……在一次又一次的追索返还实践推动下,流失文物回归渐成趋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流失在海外的文物,与跌宕起伏的国家历史与命运紧密相连,与我们的民族情感紧密相连。当流散的瑰宝重回祖国母亲怀抱,它们所承载着的民族记忆,终于魂兮归来。(记者 李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