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倍速模式”还需符合规律

快!快!快!追剧要快,旅游要快,观影要快,读书也要快。有媒体报道,如今“倍速模式”追剧、“打卡式旅游”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项对1993名18至35周岁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76.5%的受访青年称自己过着类似的“倍速生活”。

其实这些年轻人也很无奈:信息大量充斥,选择“倍速”只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接收更多信息,增长更多知识。

珍惜时光、提高效率没有错,可“倍速模式”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用来干什么。比如,“倍速生活”、“压缩饼干式”学习,都是被动吸收,光图快,没有真正消化,效果并不佳。真正的智者,不只是因为他们的信息储备多,更是因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能对信息做深度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既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还能在这个基础上解答更多为什么、是什么。人类大多数知识创新,都是建立在对已有信息重新加工、组合上。要想获得这种能力,必须主动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很缓慢,也许你好几天都找不到一个答案,翻阅群书竟越来越茫然。但这是大脑必需的锻炼,大脑和人体很多器官一样,用进废退。勤奋思考,大脑才能保持最佳机能。

“倍速生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阻滞了我们的思考。有科幻作家曾经设想,未来人们的学习方式将变成这样:所有知识都装在一个芯片里,把它植入新生婴儿的大脑,就能瞬间获得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知识。这听起来真美好,很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要求。但是先等等,别被这种急功近利的幻想迷惑了。相比学习到了“多少”东西,学习过程更加重要,大脑在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中,神经突触的特定联结一点点强化,变得更敏锐、更成熟、更强大。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接收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信息,却没有能力把它们归纳提炼、重新组合,人的智慧不会提升。如果一味迷信看似“简洁快捷”的倍速学习,反而容易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

沉淀下来,调整节奏,找准目标,主动而深度地吸收知识,多做一些“缓慢低效”的思考,也许你会变得更加智慧。(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