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疫情防控后期的创伤后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进化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任何危机事件都是危险与机遇并存。那些治愈后康复的幸存者在遭遇这次疫情后形成了抗体,在此次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全社会也更加团结互助、珍惜幸福、尊重他人和敬畏自然,这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从另一个角度也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如何理解创伤后成长?

心理学“创伤后成长”理论认为,一部分人在和具有高度挑战性的生命境遇抗争之后,个体发展出了比原先更高的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这种积极的心理变化就是创伤后成长。

不是每一个经历过创伤的人都会获得创伤后成长。那么,是什么让一些人获得了这样的成长?它是如何发生的呢?创伤性的事件是与(实际的或威胁性的)死亡或严重伤害相关的事件,暴露在这样的事件中会使人产生害怕、恐怖、无助的情绪。能够引发创伤的事件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事件的发生是突然的、令人意外的或不寻常的,通常包含身体上的伤害或感到生命受到威胁,会使人产生失控的感觉等等。通过对部分幸存者进行研究发现,在与创伤性事件抗争的过程中,尽管痛苦仍未消失,但他们也经历了一些新的、积极的心理变化,这些积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自我觉知、人际体验以及生命价值观等方面。

这次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发现有些人就正在经历创伤后成长。例如,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判断,对解决后续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有信心。不再一味害怕和恐慌,而更愿意与他人理性讨论疫情及其后果。愿意打开自己,与素不相识的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体验来自别人的支持与帮助。学会反思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国家与个体的关系,体验感恩之后的幸福感和参与奉献之后的获得感,等等。这些创伤后成长的变化不仅是自我超越的体现,也能够缓冲压力对个体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关注疫情中民众心理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民众发生的积极变化即创伤后成长,并为此作出一些努力。

创伤后成长是如何发生的?

当经历创伤事件后,我们会在三个方面受到重大的挑战:首先,在管理悲痛情绪上的挑战,即如何控制和处理自己的极端负面情绪。其次,在人生目标和信念上的挑战,即如何处理自己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和信念的怀疑,建立起新的、更高级的价值观和目标。再次,如何直面创伤的挑战,即在讲述和分析创伤经历中,我们关注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以及获得了什么。

同时,大多数人会进入反复的思考即沉思。一开始,沉思大多是无意的、被动的,这些思绪会自动进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反复进行与创伤相关的思考。在沉思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能够自己减轻悲痛的情绪,对被动的沉思过程进行管理,进入主动、有意的沉思。还有一部分人,则会去外界寻求支持。他们会通过沟通交流甚至是拥抱等方式进行自我修复,并从其他榜样人物和心理帮扶者(比如心理咨询师)那里获得关于如何认知、如何改善的学习和支持,获得生活叙事的新视角,从而进入主动的沉思。如此,个体就能逐步改变认知结构和叙事方式,进行新的发现,从而获得创伤后成长。

经历创伤性事件后会获得哪些成长?

首先是自我的改变。在凭借努力度过创伤后,我们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加强大。应对和处理创伤的经历,让幸存者们更加能够自我依靠,获得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的提升,改变一些对自己的认知。

其次是与他人关系的改变。有人说,虽然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人与人的距离远了,但是心更近了。这是因为,创伤经历使他们意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有多重要,很多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因为一些天灾或疾病成为“跨时空”相遇的“密切接触者”。此外,在经历创伤过程中,我们有机会重新找到曾经被忽视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我们也会因为自己体会过痛苦,而对他人的痛苦有更多“共情”,这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关系。

再就是价值观的改变。除了对自己和他人看法的改变,与创伤抗争的过程还会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比如,在康复患者身上,会表现出开始对人生的优先级进行调整的变化。又比如,在灾难中互助和助人的体验,可能会增强或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信仰,使他们人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价值感陡增,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的担当意识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如何促进疫情后的创伤后成长?

第一,给自我正向激励。疫情固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但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的自信,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通过自我反思,探索疫情暴发以来自我出现的积极变化,比如关于疫情防控知识的增加、与家人的关系更加密切。通过与他人比较,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我,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通过回顾疫情期间自己的经历,发现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激发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效能,从而提升积极的自我体验。

第二,改善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对于创伤后的恢复尤为重要,主动与他人交流,一起共渡难关比诘问灾难更有意义。疫情期间,与家人多沟通,利用网络与亲朋好友多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情绪。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到亲情与关爱,提升自我价值感,增强对疫情的抗挫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从他人那里获得正能量和更多的应对措施,实现积极的变化。

第三,坚定信念,重塑信心。疫情期间,多关注一线救援人员的英雄事迹和社会援助中的感人故事,感受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坚强。灾难面前,疫情之下,不论是亲历者、参与者还是奉献者,保卫共同的家园是一致的目标。经过不懈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要坚定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保持有序的生活节奏,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从中发现希望,让我们在困境中实现积极的成长。

第四,精准实施心理援助。创伤后成长不只需要个体的努力、社会层面的干预和关怀,也会助力其获得创伤后成长。要动员和挖掘更多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工作的人员、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心理教学与科研的人员、精神与心理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以及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群体,加强疫情防控心理疏导中坚力量,通过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给有需要的人提供一支“心理拐杖”,帮助他们站起来面对生活,助燃他们的生命力量。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