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贴着群众需求做工作

“为这样的知识分子点赞”“真正的孺子牛,农业科技的推广者”……连日来,江苏镇江农科院果树栽培专家糜林教授的故事走进越来越多人心里。糜林在57年的生命历程中,有33年泡在田野里,他甘当“科技播种人”,哪里穷就往哪里跑,不分日夜为群众服务,用毕生所学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至少有200万农民靠着他精湛的果品栽培技术走上了致富路。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在脱贫攻坚一线,除了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还有像糜林这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不辞劳苦、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为群众送去脱贫致富的技术和希望,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从业33年来,农民需要什么,糜林就研究什么,他的研究成果涉及桃、梨、柿、葡萄、草莓、柑橘、大樱桃、无花果、猕猴桃等领域,30余项农业创新成果让广大农民普遍受益。涓涓细流,终能汇成大江大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每个人都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向着大江大海的方向汇聚奔腾的力量,就定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刻,尤需党员、干部像糜林这样,发扬“为群众服务到底”的精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在脱贫攻坚一线只争朝夕、苦干实干。

瞄准困难短板做工作,“哪里穷就往哪里跑”。为了帮助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糜林和“时代楷模”赵亚夫一同到全国极度贫困县贵州沿河县考察,他三天三夜只睡了不到10小时,手把手教群众果树栽培技术,并为沿河县培训了1500名致富带头人,帮助贫困群众尽快拔掉穷根、脱贫致富。党员干部要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哪里最需要帮扶就到哪里去,哪里问题最多、困难最大就到哪里去,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弱项,同时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后续扶持工作,巩固脱贫成果。

贴着群众需求做工作,真解难、解真难,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糜林33年不分日夜为群众服务,他去世后还有很多农民朋友打电话请教咨询。他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在外出差,脚上全是老茧,比农民的还要多。目前,剩余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帮助这部分群众脱贫的难度更大。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当好勤快人,经常问一问群众最需要什么,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是什么,找准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帮助贫困群众打开致富门,走上幸福路。

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糜林一生“桃李满天下”,仅江苏的徒弟中就有2个全国劳模、3个省级劳模、36个市级劳模,他自己却从不计较个人名誉和利益得失,而是把农民富起来作为对自己最大的奖赏。党员干部要正确面对从政“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的问题,在脱贫攻坚一线多为群众做好事实事,用实际行动把初心和使命写进群众心里。(张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