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以案警示 > 全国案例 > 正文

擅权谋私“走钢丝”,终坠深渊

——厦门市海沧区建设局原副局长杨基料严重违纪问题剖析

2016年12月,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纪委组织干部旁听对区建设局原副局长杨基料的开庭审理,6个月前,他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当杨基料走上被告席时,人们惊讶地发现,47岁的他头发白了,弓着背,头始终低着,与在位时意气风发,甚至有些不可一世的样子相去甚远。此时,离他被厦门市纪委立案审查,仅不到一年。

这位曾自诩为“时代宠儿”的落马官员,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再一次受众人瞩目竟是在法庭的被告席上。

他人一句“白混了”,便发誓要“混出个样子”

案发前,杨基料的仕途一直走得顺风顺水,南昌陆军学院毕业后,杨基料在部队工作长达10年,2001年转业到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7年间,他从一名普通科员成长为肩挑征拆重担的街道领导干部。

在同事和管理服务对象眼中,杨基料“对基层工作很支持、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精通、能啃‘硬骨头’”。因工作出色,他先后被提拔为海沧区安监局副局长、区建设局副局长(正处级)。刚任领导职务时,杨基料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为分管领域和包片的村居解决了不少难题。渐渐地,一些征拆公司经理和承包商发现,只要他出面协调的问题,鲜有办不下来的,只要他全力配合的事,就能进展顺利,于是这些人便开始挖空心思讨好他。

一开始,杨基料对一些基层干部抽好烟、喝好酒,与老板交往甚密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那并不能体现工作能力。可不久后他就发现,当他掏出7元一包的香烟,没人愿意接,甚至自掏腰包买了40元一包的“硬中华”也无法融入当地“朋友圈”。他不甘、气愤,在他人一句“白混了”刺激之下,他发誓,一定要混出个样子!

工作能人沦为替老板办事的“能人”

为了证明自己的办事能力和人脉关系,杨基料对管理服务对象和合作单位人员的请托几乎来者不拒。一句“我已经交代过了”仿佛通关令牌,为牟取私利者开辟了“绿色通道”。与杨基料关系非常密切的某拆除公司老板邱某,甚至公开打着他的旗号四处承包拆除工程。事成后,杨基料便半推半就地收下老板们的“感谢费”,就这样,他逐步从一个工作上的能人沦为了为老板们办事的“能人”。

老板们知道杨基料对一次性收受大额财物及现金有所顾忌,便揣摩他的心思,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化整为零地送钱送物让杨基料放松了警惕,从几百元的购物卡,到几千元的礼券、高档烟酒、首饰,再到上万元的红包,杨基料越来越敢收,能办的事也越来越多。从征拆承包单位的推荐到指定征拆承包单位,再到帮助请托者更换拆迁安置房,他为自己的“能力”感到骄傲,并时常自吹:“许多事没我不行,非我不可。”权力欲望的膨胀使他作风越来越专横,工作中,部下稍有差池,他便破口大骂,旁人稍有不敬,他便大发雷霆。杨基料已全然忘记了自己手中的公权力来源于党和人民。

直至案发时,杨基料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管理服务对象共17人送的十几万元现金和购物卡,并收受大量高档烟酒以及金条等贵重物品。

安排情妇与他人假结婚,骗取拆迁安置房

长期众星捧月、纸醉金迷的生活让杨基料的纪律防线、道德底线全线崩溃。他与老板们称兄道弟,同情妇逍遥享乐,还和所谓的朋友一起组建“婚外情俱乐部”,其趣味已经低级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为了向“家外家”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利用自己建设局副局长的身份,分管全区征地拆迁、安置房分配与产权办理工作的职权,为情妇李某骗取拆迁安置房。他谎称李某是其“战友的妹妹”,安排李某与某拆迁规划村村民黄某假结婚,使李某能落户该拆迁安置村,其后骗取该村拆迁安置期房一套。他又动用自己能够调配安置房的权力,在不属于该拆迁规划村安置点的另一个小区,为他和李某的孩子安置现房一套。据负责李某母子拆迁安置的工作人员回忆,杨基料对这位“战友的妹妹”十分上心,多次责备工作人员在安置程序上进展过慢。最终,李某母子得以在尚未缴纳拆迁安置房面积差价的情况下被“火线安置”。

寄心神明庇佑,纪委谈话后照收购物卡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杨基料认为“这不过是一阵风,吹吹就过了,动真格基本不可能”。他顶风违纪,多次公车私用,并长期自驾公车,毫不顾及影响。2012年之后,他还心安理得地收受购物卡和高档烟酒,且数额越来越大。母亲和家人对他的行为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多次对他进行提醒。而面对母亲的责备,他粗暴打断,妻子的劝诫,他置若罔闻,反而寄心神明,每逢初一十五都去寺庙焚香朝拜,然而违纪违法,又岂是神明所能庇佑?

2015年10月,海沧区纪委对杨基料公车私用问题立案调查。杨基料担心其与情妇李某的关系在调查中败露,便刻意编造谎言,与相关知情人员串供,商议对策。殊不知,这一行为构成违反政治纪律的严重错误,让他错上加错。

纪委的调查和谈话并未让他有所悔改和收敛。2016年春节,他又再次收受购物卡近2万元。直至被“双开”,他才猛然惊醒,痛哭流涕地在忏悔书中写道:“走在钢丝绳上享受着别人无法享受的美景,翻身跌落谷底也经历着别人体会不到的痛苦。”(海纪萱)

●执纪者说

病在腠理,尤可治也,病入骨髓,无可奈何。从背离党的宗旨,与党离心离德,到道德沦丧、腐化堕落,纵观腐败官员的“落马”历程,总是惊人地相似。有权无恐的价值观、亲密无间的政商关系、权利相交的朋友圈、不甘寂寞的艳事,这些大多数“落马”官员的“标配”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杨基料身上。究其原因,其理想信念褪色、纪律观念松弛是根本。

杨基料也曾有过激昂向上的岁月,无论在基层岗位吃苦奋斗,还是在征拆一线发光发热,他都曾是模范、榜样,都曾深得领导和同事的信赖。可声色犬马、糖衣炮弹让他逐渐迷失了自我,手握权力,本该时刻提醒自己“有所不为”,他却随波逐流,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从众侥幸心理作用下“无所不为”,丧失了为官、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最终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把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剑。杨基料案再一次为领导干部敲响警钟:只有常思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才能让自己远离那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