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 镜头 > 正文

一线视点丨强化大数据监督 规范科研经费管理

十二届市纪委四次全会指出,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监督办案。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驻天津财经大学纪检监察组积极适应数智时代发展需求,探索“大数据+监督”模式,通过构建智慧监督体系、深挖隐形变异问题、压实主体整改责任等方式,实现对高校科研经费领域的精准监督,切实防范化解廉政风险。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财经大学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研究探讨监督模型设计工作。

驻天津财经大学纪检监察组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大数据信息化监督体系建设。一方面,“走出去”学访调研,先后赴有关区纪委监委、兄弟院校考察学习大数据信息化监督经验做法,围绕数据收集、模型构建、制度完善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信息技术素养不足、数据收集难度大、配套保障不到位等三类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边学习边实践,系统梳理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清单,规范数据归集、存储程序及建设标准,从“小切口”入手构建监督模型库,先后制定经费支出、资产购置与管理、人员关联信息等数据模型表,设计高校科研领域5个规则模型,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异常信息并转化为问题线索。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财经大学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调研了解驻在单位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情况。

“我们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提升了发现违规使用科研经费问题的效率和精准度,目前已发现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起。同时,深入剖析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和管理短板,制发工作提示函,向驻在单位党委反馈情况,约谈责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推动开展科研经费使用专项治理,护航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驻天津财经大学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驻天津财经大学纪检监察组坚持以“数”促改促治,线上以数字化锁定负面清单,进行预警处置,线下综合运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等方式,督促涉案单位及主管部门落实以案促改促治责任。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推动驻在单位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面向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通报科研经费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督促科研管理部门更新升级科研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申报、经费使用、结题验收全程管控,修订科研经费管理、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考核评价等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堵塞风险漏洞,激发师生创新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大数据信息化监督手段在高校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完善监督模型,拓展数据范围,提升监督质效,为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驻天津财经大学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肖雅文 刘元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