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津廉聚焦 > 正文

天津嵌入监督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生活舒心 群众暖心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截图


嵌入监督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生活舒心 群众暖心

图为近日,天津市和平区纪检监察干部在庆有西里小区走访居民了解小区改造后情况。姜晓龙 摄

11月3日,天津市和平区乐昌里小区不时传来工程车辆作业声,工人们正在进行路面铺设。这天下午,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干部王坤鹏和同事一起来到现场,对照改造方案和日志,向施工人员详细询问着有关细节。

“这样的实地监督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王坤鹏边记录边说,“主要是聚焦施工队伍资质、工程质量把控、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等方面事项,压实职能部门责任,确保改造项目规范高效运行。”

按照计划,和平区将在今年完成6个小区的改造工程,让764户居民在年底前迎来崭新的居住环境。“我们构建了全流程监督体系,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放心工程。”和平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好。”和平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其中不少小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期面临设施老化、功能不全等突出问题。

改造,势在必行。改什么、怎么改,群众最有发言权。

“注重前置监督关口,督促相关部门深入运用召开会议、广泛宣传、样板开路等方式,充分了解居民需求。”

李松是和平区监委委员。据他介绍,今年年初,区纪委监委推动区住建委、城管委、民政局等部门与改造小区所属街道社区配合,共同组织了问卷调查,采集居民对改造工作的意见建议。“经过职能部门认真研判,最终确定了具体的改造项目。”

翻看改造类目清单,整修房屋外檐、更换排水管道、布置箱式垃圾站、添加休憩座椅、翻新小区绿化等内容一一在列,包含18个大项、27个子项。

每一项工程、每一笔资金都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围绕主体责任落实、工作任务推进、纪律贯彻执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四大方面进行监督,通过实地走访、列席会议等方式,将监督‘探头’延伸到项目一线,确保这项民生工程真正‘改’到群众心坎里。”和平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崇仁里社区里,由于管道凹陷,修缮后的路面仍然不太平整,但因涉及部门多,协调衔接不畅,工作进展较为缓慢甚至一时陷入僵局。“我们当即把这些部门负责人召集到一块儿,把问题摊开来,把责任理明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松的语气中透着坚定,“通过现场协调,最终商定了让群众满意的方案。”

“怎么保证施工质量?之前群众反映的情况是如何处理的?”不久前,李松列席了区住建委关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接会,及时跟进工程进度,并针对潜在的廉洁风险点进行纪律提醒。“我们就是通过这种‘嵌入式’监督,推动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李松说。

为了使群众在改造中的诉求能得到充分关注、妥善解决,和平区纪委监委专门搭建了大数据监督平台,对来自12345热线、信访部门、党风政风监督部门等渠道的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督促主责部门限时办理;对违反纪律、作风不实等方面问题,迅速介入调查,严肃追责问责。”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解释道。

在乐昌里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兴街卫津路社区党委书记张霞正和居民亲切交谈。“以前大伙见面说的都是停车难、充电难,现在可不一样了。”她指着新划的停车位和充电桩说道。

经和平区纪委监委推动协调,该小区打造邻里共享中心、优化停车位、设置充电网络,并引进快递柜、生鲜柜、回收站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力有效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最暖一公里’。”张霞说。

“之前我们反映阳台栏板有坠落风险,不久后就有专业团队来实地勘查,帮助消除安全隐患。”日前,赤峰道40-44号居民楼阳台上普遍新装了加固钢架,大家对此赞不绝口。

据统计,今年以来,在和平区纪委监委监督保障下,全区已完成1100余间房屋外立面整修、1300余处上下水维修、500余处电路检修,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走进庆有西里社区,经年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午后,80岁的王秀兰老人在“幸福食堂”用过餐,径直前往新建的“口袋公园”。右手边“人脸识别成功”的语音响起,一住户正骑着电动车驶入智能停车棚。王秀兰已经在该社区住了27年,“看到这里变得这么舒心、这么方便,打心眼儿里觉得美滋滋的。”

在和平区,越来越多居民和王秀兰一样,在最熟悉的街道巷陌,正不断遇见焕新的美好生活。(韦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