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廉韵清风 > 理论视野 > 正文

“焕新”需求激发“乘数效应”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焕新”需求激发“乘数效应”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消费品换新的市场需求看,2023年底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汽车、家电更新换代能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图为近日,消费者正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车展上选购“以旧换新”优惠的汽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情况。《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目前,各领域具体实施方案正陆续发布。

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背后有何考量?如何理解“大规模”?落地实施有哪些着力点?记者采访了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汪毅霖。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记者:当前我国推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黄茂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还能促进节能降碳,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

一是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不能简单地扩张规模做增量,而是要提升存量的质量效益。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就需要推动更新换新。

二是刺激消费,形成新的增长点。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新换新有利于促进消费、刺激消费。

三是拉动投资,进一步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机器设备大规模更新换代,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各行各业更新设备,设备厂家就得买零部件,零部件厂家又得买其他原料,一环扣一环,激发“乘数效应”。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也是如此。

四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随着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改善型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得到更好满足。这也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现实体现。

记者:如何理解“大规模”?哪些领域将是重点?

黄茂兴:所谓“大规模”,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需求大、市场大。我国是机器设备、耐用消费品保有的大国。据有关机构测算,目前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大约是39.3万亿元。从我国设备更新需求看,2023年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将是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从消费品换新的市场需求看,2023年底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家电更新换代也能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所以,要有相应举措,不断激发消费潜能、推动需求增长、营造市场空间,给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行动方案》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7个领域,提出要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明确到2027年,上述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比如,在工业领域,要加快淘汰一批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一些重点行业的传统生产装备需要迭代为先进设备,促进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在农业领域,扎实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在教育领域,对包括智慧教育、实训室、机房、实验设备等进行更新,鼓励高校、职校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等等。

汪毅霖:“大规模”主要是指此次行动所能带动的宏观经济总量巨大。很显然,更新换新的市场规模非常可观,其成功实施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宏观经济效果。所以,“大规模”既是指涉及产业领域的广泛和产业链的延伸,更是指要达到一定的总量规模以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撬动。

此次行动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决定了行动“重点”集中于那些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投资和消费领域。如《行动方案》强调了汽车的换代和公交车的新能源化,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且新能源汽车又有较大生产潜能的背景下,汽车行业肯定是行动的重点。

推动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更新升级

记者:《行动方案》为什么要提出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黄茂兴:据统计,我国每年老旧机动车报废理论数量逾千万辆,手机废弃量超过4亿部,主要电器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这些废旧产品设备中,蕴藏着大量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时提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需要我们扎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更新换新绝不是简单地一弃了之,这既不符合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理念,也不是政策出台的本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回收循环利用尤为重要。对退役设备和各类废弃产品进行妥善处置、循环利用,有利于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记者:《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如何理解相应安排?

汪毅霖: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就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实施制度型对外开放,加快完善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将国际标准与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能一味地照搬国外经验,避免在短期给企业造成额外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应该主动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立足自己在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的硬实力,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作用。

黄茂兴:标准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重要牵引。各部门大力实施相关行动,目的是通过提升新设备、新消费品品质,适应公众消费升级的趋势变化。如何衡量提升与否,显然需要标准。

《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完善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优化提升大气、水污染物等排放控制水平,是希望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强化能效约束,倒逼产业提质升级。《行动方案》还提出聚焦汽车、家电、家居产品、消费电子、民用无人机等大宗消费品,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环保、检测等标准升级,也是通过提升技术标准适应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需要。

更新换新绝非简单的同类产品置换,而是顺应更高端、更智能、更环保、更个性化的需求趋势,推动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更新升级,从而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不仅是设备和消费品的升级换代,更是一场系统的生产力变革

记者:怎么理解更新换新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黄茂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以高新技术引领新一轮的装备、消费品生产,提高其技术含金量。新质生产力要充分运用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必须把高新技术充分运用到生产过程之中,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生产制造水平。

二是以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生产效能。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要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促进产能提升,还要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做到一举多得。

三是以高质量产品体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成效。更新的设备应该在质量、生产效能等方面比原有设备有显著提升,换新的消费品也应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新型商业模式的需求,更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因此,更新换新不仅是设备和消费品的升级换代,更是一场系统的生产力变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大规模的设备更新,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也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汪毅霖:从长期看,这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助力的设备更新必将提升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不仅如此,生产潜能的兑现也离不开需求侧的消费支持。《行动方案》提出消费品以旧换新,就是要为新质生产力实现市场化价值提供消费端的配合,从而促进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产能加速释放。

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市场活力,形成有效合力

记者:政策预计有怎样的效果?如何推动落地见效?

汪毅霖:《行动方案》的期望是对中国经济在短期和长期都产生明显助益。从短期来看,更新换新通过刺激消费有助于扩大市场有效需求,通过引领投资及投资的“乘数效应”来扩大生产和促进就业,将宏观经济引入正反馈的良性循环。从长期来看,更新换新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升级上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解决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问题,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合理的政策设计是此次行动落地见效的制度保障。政策设计无外乎管理“物”和管理“人”。从前一维度看,必须有充分的财政资金支持,再配合以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辅助性政策,充分减轻企业和消费者参与更新换新的生产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这需要在算“大账”和算“小账”、算“长期账”和“短期账”之间权衡取舍。从后一维度看,需要建立面向企业、消费者及政府部门的激励相容的制度体系。当然,更新换新不能搞“一刀切”,各地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要避免工作过急过粗给企业造成不必要负担、消费者感受不到获得感及过高指标带来的形式主义问题。

黄茂兴:近期,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相应举措,长远来看,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进一步扩大我国整体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各行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扩大我国设备、消费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效。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市场活力,形成有效合力。

一是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应在全面、准确理解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的前提下,积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坚持中央和地方联动,把宏观性、战略性的安排落实好贯彻好,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实现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惠及更多消费者。

二是各方应加强协同配合,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确保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有效供给,推动更新改造落地见效,助推产品顺利投放市场。比如,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涉及用地、规划、环评等多个环节,离不开土地、能源等要素支持,需要有所考虑。

三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确保设备、消费品迅速到达消费端。要瞄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着力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降低商品流通成本,不断扩大内需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打通经济循环梗阻。

四是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强化中央政策支持,更好发挥对地方政府和经营主体的导向作用,同时优化政策机制设计,充分激发生产企业、平台企业、回收企业及消费者等多方积极性。(记者 管筱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