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廉韵清风 > 历史文化 > 正文

文脉丨追寻城市之根

河东区

河东区是天津的发祥地、原生点,是洋务运动在北方的中心,是近代中国工业的摇篮。河东区历史积淀深厚,区内大直沽有800多年的历史,素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非物质文化遗产79项;我国第一所电报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辆自主设计制造的飞鸽自行车、第一块国产手表等都诞生在这里。

今日河东,10分钟到机场,20分钟到滨海新区,30分钟到北京;拥有8.28公里长的海河沿岸,拥有6平方公里可开发的土地,区位优势明显;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落户河东,商业综合体面积居中心城区第一,是投资兴业、休闲娱乐、安居生活的福地宝地。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

天津生成发展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一提及此问题,历史学家们便会不约而同将目光投集到坐落于河东区境内的大直沽。以漕运文化、妈祖文化、庙祠文化、洋务文化等为主要内涵的直沽历史文化,既孕育了天津城市的源头,代表了城市空间机制的发展史,又引领了天津近代工业文明,体现了历史文化的演变与传承,形成了大直沽地区求富图强的文化脉络和人文精髓,奠定了自身独有的历史风貌与地位。

早在元代建立之前,蒙古王国已在这里“置司,设熬煎办”,开始组织灶户生产食盐,这乃是天津地区最早见诸史籍记载的商品生产活动。

汉代,这里属章武县管辖;唐代,又是征伐辽东的往来必经之地,像附近大孙庄的挂甲寺,就是唐太宗东征时憩息挂甲的地方;后来宋、辽对峙,以海河为界,大直沽属辽、金之地,金兀术的直沽寨也设在这儿。

▲ 昨天的历史是永恒的,即使她没有留下任何印迹。元代以前的大直沽,虽然文献无征,但“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这两句话早已为世人所共识。

迟自元代至元年开始,大直沽历史有了明确的记载。史料记载:“天津地名自直沽始”(《金史·完颜左传》),距今约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海运的发展使大直沽在元代就成为经济、行政、军事、宗教文化中心和天津商品经济的发祥地。明正德年间胡文壁《与伦彦式书》说“元统四海,东南贡赋集刘家港由海道上直沽达燕都,舟车攸会,聚落始繁,由宫观、有接运厅、有临清万户府,皆在大直沽”。所以,当时正因为盐、漕两业的发展,大直沽成为天津城市最早的行政和军事管理中心,并呈现出一派兴旺繁荣景象。

妈祖文化──精致绵长的信仰

▲ 天妃码头

元朝建都后,天津成为政府南粮北运的终点,漕运不断兴盛,于是对妈祖的祭祀活动也随着海事海难的频繁而红火起来。上至皇家下至官民人等,都十分关心漕运的安全,而尤望天妃之庇佑。那时,当海上“若乃纤云召阴,劲风起恶,洪涛腾沓,快帆摧撞,船工们束手罔措,命在顷刻”;他们虽承受千辛万苦,却胆战心惊,不知多少人葬身鱼腹。于是,船工们寄托航海女神天妃的庇护,以保佑他们出海平安。就这样,东南沿海人民所虔信的护航女神“妈祖”被第一次供奉到了北方。

▲ 古代妈祖石雕像

至元年间在大直沽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座妈祖庙——天妃灵慈宫。每年由皇帝遣使备礼致祭,或交付官漕司及当地府官行祭。大直沽妈祖文化就此产生,并涌现出大量的传说故事、史籍记载、碑文、诗词等文化遗产;天津的天妃宫与福建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为中国三大妈祖庙。

▲ 天妃宫与天后宫(现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内)东西相望,布局有大殿、后殿、东西配殿、二门、山门、戏楼等建筑。上图为天妃宫建筑模型。

2006年5月25日,天妃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2年,在天妃宫原址上兴建的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陈列由“浩瀚的海洋”“神气的妈祖”“海与河的城市”“永恒的遗址”4个部分组成。

天妃宫遗址是中国海上漕运发达的重要遗存,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对研究中国海上漕运、天津港口文化和天津城市胚胎的早期聚落具有重要价值。2017年,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联合天津地区其他博物馆在征询专家意见后,从天妃宫遗址出土文物中筛选出189件(套)西周至清代时期的金属文物器进行保护修复。

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

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已深刻省悟到,国欲自强,必须认真学习西方,兴办各种洋务事业。洋务运动,是清政府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的自觉行动,此举首先出现在南方,施行的北方中心在天津,天津的中心则是在河东。河东是那个时期清政府在北方的一块“开发区”。

在坐镇天津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推动之下,大直沽一带创办了北洋机器局,北洋水师学堂,还有建立在原柳墅行宫旧址上的北洋武备学堂等,形成了“两堂一局”的北方洋务运动中心,成为清末北方重要的军事工业及科学技术基地、重要的军事教育基地、重要的洋务人才基地、重要的思想文化传播基地。一些洋务设施、发明创造,乃至杰出人物,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堪称第一:

清末亚洲最大最好的火药制造厂、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天津机器局(东局,1866年春创办)

中国北方第一所电报水雷学堂(1876年5月建立)

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东局子到直隶总督行馆之间,1877年6月);

中国最早的新式海军军官学校——北洋水师学堂(1881年)

中国第一所培养近代陆军军官的军事院校、第一所培养近代铁路人才的学校——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铸币厂北洋铸币厂(又名天津机器局铸钱局,1890年)

中国人自己制成的第一个氢气球在武备学堂升空。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近代工业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

中国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在原柳墅行宫旧址上创办了一所中国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该学堂从当时陆军最先进的德国聘请教师,课程设置亦参考德国,力求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培养新型陆军军官。该学堂的学规章程,奠定了晚清陆军学堂内部制度的基础,后为湖南、安徽、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创办武备学堂所参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武备学堂的爱国教官和学员奋起抗击,战斗中90余名学员英勇牺牲。

▲ 天津武备学堂原址在天津大光明桥东河沿。从这个学堂走出的毕业生,很多后来都成了北洋政府军界、政界的风云人物。如曾任大总统的冯国璋和曹锟,曾任国务总理和执政的段祺瑞,曾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的张绍曾、靳云鹏,此外还有数十位督军、总长、省长等高官。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学堂被焚毁。

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

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严复

▲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物。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在河东生活了整整20年、主持北洋水师学堂教务的严复,清光绪五年(1879年)毕业于英国海军学院而归国,转年(1880年)即被李鸿章调至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先任总教习(教务长),后又升任会办(副校长)、总办(校长)。从1881年创办至1900年被毁灭,严复经历了该学堂兴亡的全过程。

本来,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是热衷洋务而一心办学的,但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的爆发及次年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却使他深受震撼。他深深认识到,只引进西方的技术而不引进西方的思想,是无法实现自强目的的。而欲求自强,首先须对国民思想观念上作一番维新。于是,他在主持校务之余,接连撰写并于天津《直报》发表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文章:《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和《救亡决论》,火山喷发般地向国人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的新主张,战斗锋芒直指封建专制。与此同时,他还着手翻译了著名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极力劝导国人必须自主与自立。此书的译成发表,轰动一时,诸多爱国志士从中寻到了思想武器,而后的毛泽东、鲁迅、郭沫若等,无一不受到了这部书的深刻影响。

▲ 康有为见到此书后,称赞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蔡元培在《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中盛赞:“近五十年来西洋哲学,推侯官严复为第一。”

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维新思想,严复还约集好友在津创办了《国闻报》。该报为正在蓬勃开展的维新运动和陆续颁布的变政新法而摇旗呐喊,很多尖锐、泼辣的重要文章,都出自于严氏手笔。此报和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一南一北,成了维新运动两面旗帜和两大阵地。这一时期工作在河东的严复,可谓思想最活跃,观点最新锐,批判精神最张扬,他为中国人民的思想启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中国最早的商埠火车站

──天津老龙头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天津兴修铁路,开创了中国大规模修建铁路之先河。天津修建铁路,缘自开平煤矿运煤的需要。

清光绪四年(1878年),开平矿务局在天津正式成立,委唐廷枢为总办。光绪十四年九月初五(1888年10月19日),唐津(唐山-天津)铁路通车,天津火车站建在河东旺道庄。当时,车站按“运煤为主,兼办小型客货运输”设计建成。为满足修建津榆(天津-山海关)、津芦(天津-北京芦沟桥)铁路的需要,天津火车站自旺道庄迁至季家楼、火神庙重建。

光绪十八年(1892年),新建火车站竣工,取名“老龙头”火车站,成为中国最早的商埠车站。

▲ 1899年《天津城厢保甲全图》中记载的天津铁路运输场景。

百余年来,坐落于海河之滨的天津老龙头几经更名,历尽沧桑。她历经清末、民国、共和国三个时期,饱受八国联军和日寇入侵的创伤,目睹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同时也见证了天津铁路的发展和变迁。

▲ 上图为1937年前后的老龙头火车站。车站门口豪华小轿车停成一排,广场一侧是黄包车等候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不断加强天津站的建设,多次进行维修改造;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次核定中,天津站均被铁道部核定为特等站。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站两次大规模的提升改造,使“老龙头”发生了巨变,她已成为天津市最主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 1988年建成的新天津站。

▲ 1988年新天津站前厅的巨型穹顶油画《精卫填海》。

来源:河东区委宣传部、河东区纪委监委、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