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深度关注丨世界超市:疫情中显韧性

破解外商来华不便、物流运费上涨等问题 义乌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

世界超市:疫情中显韧性

8月16日,“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今年开行的第1000列班列从义乌铁路口岸出发。(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8月19日,一列满载100个标箱五金、布料、玩具等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浙江义乌铁路口岸出发,驶向白俄罗斯,这是“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今年开行的第1010列班列。当天,口岸还迎来2列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回程班列。

8月2日突发疫情以来,义乌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努力做到“生产不停、产能不减、物流不断、秩序不乱”,保障了中欧班列运输的常态化运行及各规上企业的闭环生产。8月18日,全域临时性静默管理部分解除后,国际商贸城一区到五区市场恢复常态化运营,“世界超市”重开张。

外贸是义乌最具标志性、最有辨识度的城市特质之一,是义乌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生动缩影的根本所在。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海外采购商来华不便、运价原材料等成本上涨,给国际贸易带来挑战。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义乌多措并举强健国际贸易链,在大战大考中勇开新局。上半年,义乌进出口总额达2222.5亿元,同比增长32.8%,创历史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中国将挖掘外贸增长潜力,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城在应对困难挑战中彰显的强劲韧性,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直播+跨境电商”全面开花,166家海外仓全球布局……新型外贸助力义乌小商品出海

往常,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外商超56万人次。作为目前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每日外商如织。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前来采购的客商明显减少,给义乌市场带来挑战。

浙江星宝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吉英告诉记者,疫情前,她的店铺每天七八拨客人光顾,70%外商都是当场下单,足不出户就能做生意;疫情后,商城里外商明显少了。

张吉英1997年涉足商海,是义乌首批国际商贸特殊人才。起初,因不懂外语,她手持计算器,比画着跟外商谈价格;后来,她能游刃有余用英语、阿拉伯语跟外商交流;如今,从2020年起发力线上的她,能熟练在Tik Tok等平台直播带货,在线人数少则六七千人、多则两万人。

这是张吉英位于义乌的仓库:一块面积约为足球场三分之一的场地,规则排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雨伞。几名工作人员忙不迭敲击键盘,录入信息,打印单据,打包发货……进入销售旺季以来,每天要发出近6000把雨伞。近3年来,星宝伞业通过跨境电商出口的商品货值,以年均超10%的速度增长。

“一款132孔出泡泡的吹泡机,值得拥有!”位于商贸城一区一楼的直播间内,在义乌市场销售儿童泡泡水的龙冬招,一边介绍产品一边让助手教粉丝如何下单。一场3小时的直播,成交近300单,价值7000多元。

“有朋友曾劝我:你都40多岁了,干嘛还要抛头露脸?但我想,直播是应对疫情影响的有效举措,再不跟上,就要被淘汰了!”龙冬招说。

“我们就是客户的眼睛和双手,带他们感受产品,通过这样的模式,订单增长不少。”龙冬招介绍,目前,其50%产品通过线上销售,今年以来店铺销售额同比增长30%。

在数字化转型动力和疫情倒逼下,外贸企业正从传统批发出口模式转型跨境电商模式。义乌市场大力发展“直播+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强化数字化连接线上线下能力。据义乌商城集团副总经理张奇真介绍,作为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自2020年10月上线以来,已入驻超6万家实体商铺,整合上下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商品种类500多万种,今年上半年累计交易额超151.78亿元,同比增长138%。

在距义乌1635公里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如今多了一个微型的“义乌市场”——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海外仓里,义乌企业备货上万款产品。一些因疫情无法到义乌的东南亚采购商,在“家门口”就能看样、选品、下单。借助海外仓,菲律宾大型连锁超市“167”采购份额不降反增。

在美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也有类似“义乌市场”。目前,义乌在全球布局海外仓166家。“海外仓B2B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将义乌市场前移至海外,解决疫情下境外采购商无法来义采购,线上展示实物体验感不够等痛点。”义乌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朱毅说。

为碎片化订单提供拼箱出口服务,打造“公铁海空”立体物流体系……物流畅通为外贸发展提供高速跑道

物流费用上涨,是疫情给义乌市场带来的又一挑战。

不少商户反映,今年上半年,同样一件快递,发货价格较往年同期几乎翻了一倍。疫情背景下,跨境电商等线上渠道接单增多,贸易订单碎片化、小单化趋势明显。调查显示,2021年商户外贸订单1万美元以内的散单、小单比例达90.41%。

义乌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忠宏告诉记者,义乌市场上交易的许多小商品,单价不高但种类丰富且更新快,单笔交易额不高但交易对象众多且交易次数频繁。境外采购商大都通过义乌市场进行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采购。物流费用上涨后,对商户影响较大。

针对小商品贸易参与主体多、商品种类繁多、多批次小批量、拼箱组货运输等特点,义乌在全国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解决了商户“单小、货杂、品种多”的贸易难题。市场上一大批小额小批量、低风险的商品,可窗口审单、直接放行,有效降低外贸门槛。

疫情发生以来,义乌持续深化市场采购2.0改革。针对跨境电商货物小而杂、无发票等痛点,结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无票免税、简化申报等优势,义乌发挥贸易和物流通道叠加优势,创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口模式,为跨境电商碎片化订单提供便捷的拼箱出口服务——散货国内集聚,拼成整柜发到国外,再分拨配送到客户手中。“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口连续3年迅猛增长,今年1至6月实现出口28.7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倍。

杨忠宏称,在传统空运与国际快递价格居高不下情况下,通过集装箱化零为整的高效集拼模式,与国际快递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仍能把中国到美国运价做到每公斤10元。

张敏,浙江赤道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2008年起开始传统贸易,2015年转型做跨境电商平台。7年来,他在国内30多个城市开设跨境电商分公司,因义乌有“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贸易方式,通关便利,其各大分公司货物均是集中到义乌发货,每周平均发货150柜。张敏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贸易模式,为公司打开了一条低成本、便利化的出口通道。

义乌着力打造的“公铁海空”立体物流体系,为外贸发展提供高速跑道。陆上,作为全国县级市开行中欧班列数量最多的城市,今年以来截至8月16日,义乌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000列,辐射50个国家和地区。海上,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与宁波舟山港关务、港务、船务一体化,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疫情发生以来,义乌坚持以变应变,努力从以市场展销为核心的‘贸易发生地’,向以贸易+物流双轮驱动的‘贸易集散地’转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贸易全链条服务,取得了新突破。”杨忠宏说。

加大创新投入,尝试数字化转型,在应对疫情挑战中推动转型升级

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义乌外贸企业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在应对疫情挑战中推动转型升级。

袜业,本是传统纺织业的一部分;而今,成长于义乌的老牌工厂——浙江曼姿袜业有限公司,正用数字化引擎引领小小丝袜走得更远。

走进曼姿袜业,偌大的生产车间,五彩的线团相对而立,一条条丝线在机器上交织、缠绕,不一会便从一旁“吐”出一只做工精致、花纹时尚的丝袜……在智慧工厂生产执行系统操作下,500多台织袜机紧锣密鼓赶制着订单。

“面对疫情冲击,如何研发新产品,打开新市场,成为当务之急。”公司总经理王叶飞介绍,以往公司研发一款新品至少需要2天时间,且不同设计师研发的新品常会出现“撞衫”现象,效率低,成本高。经研判,曼姿袜业智慧工厂引进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系统可将新品的颜色、材料等信息存入资料库,设计师之间信息共享。客人拿来样品询价,公司即可借助这套研发系统做一个预报价。引进新系统后,公司每天能出30款新品,成本较过去减少一半,效率却提高50%。

王叶飞称,过去,公司外贸产品主打物美价廉,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低;如今,“曼姿”努力提升品质,很多产品凭借独特设计“一夜走红”,团队去年研发的一款冰袖国内外客户采购量突破300万件。产品更新快,利润更可观。

在义乌,创新的力量、品牌的力量日渐深入人心。

对光伏行业来说,每年上半年是传统淡季,但今年以来,义乌市苏溪镇光伏产业集群一直繁忙,大批太阳能电池、组件等光伏产品,正马不停蹄打包装箱,赶着发往欧美、东盟等地区。在坚持发展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同时,义乌悄然开启了光伏光电时代。

8月5日,满载光伏组件的30余辆集装箱从天合光能(义乌)科技有限公司出发运至港口,出口至海外。上半年,该公司产值破70亿元,同比增长86%,目前生产计划已排到今年年底。

疫情之下,义乌天合光能销售还能保持高速增长,得益于企业持续的转型升级。今年4月,义乌天合光能自主研发了“210R小金刚”组件,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对设备进行了提速。企业日产能从此前的22MW(兆瓦)提高到26MW(兆瓦)。

近年来,义乌光伏企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创新升级,在全球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依靠创新,义乌诞生了首批工业产值超百亿元军团,组件规划产能约占全国20%,2023年光伏产业年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义乌外贸进出口保稳提质,其动能源于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朱毅说,从代工、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出海,越来越多义乌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为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育新机。

义乌外贸逆势上扬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彰显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成色

今年上半年,义乌跨境电子商务成交额达572.51亿元,同比增长9.61%。国际邮件互换局出口达到263万票,单日最高峰值超2.35万票,出境目的地覆盖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数据表明,义乌外贸不仅规模稳,而且活力增强、质量提升。

“义乌拥有强大的货源、供应链优势,疫情以来更是不断彰显了供应链的稳定性。”杨忠宏分析,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经营面积64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汇集国内26个大类180多万种商品,以及107个国家和地区约15万种源头商品,进出口商品辐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商贸流通业十分发达,拥有各类供应链企业1万余家,为企业提供涵盖产品板块的选品设计、集采分供,物流板块的物流专线、集拼分拨以及数字化平台、贸易全链条履约等便利化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义乌外贸逆势上扬,得益于我国外贸“朋友圈”的开拓延伸。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朋友圈”日益扩大丰富,为外贸企业进出口拓展了新市场。

据杨忠宏介绍,义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成员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成为外贸新的增长极。1至5月,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出口676.81亿元,同比增长29.3%,占全市出口比重40.33%;对RCEP国家出口238.59亿元,同比增长37.47%,占全市出口14.22%。

义乌外贸逆势上扬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为稳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外贸结构持续优化,电工器材、集成电路、汽车等机电产品上半年出口分别增长24.8%、16.4%、51.1%,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据国铁集团数据,今年1至7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990列、发送货物86.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4%。其中7月开行1517列、发送货物1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1%、12%,均创历史新高。中欧班列的爆发式增长,彰显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成色,是我国经济快速实现复苏、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印证。(韩亚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