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故事“廉”播⑭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张伯行

编者按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海河清风”微信公众号、“廉韵津沽”网站推出“故事‘廉’播”专栏,讲述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清廉官吏典型和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的廉洁故事,供各位读者学习思考,从中汲取清廉力量。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张伯行

1676250146420095653.png

张伯行画像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康熙进士,历任巡抚、礼部尚书等职。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康熙称其“操守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伯行故居

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一生清正自守,始终如一,是为一代典范。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伯行被任命在山东济宁为官。当时正值饥荒,民不聊生。救人心切的张伯行便拿出自己的钱和粮食赈灾,并命人缝制棉衣,让百姓免于饥寒。此后,张伯行被派往汶上、阳谷二县赈灾。在情况危急、饿殍遍野的情形下,他一到任,便开仓放粮两万两千六百余石,救民于水火。山东布政使因他未经请示擅自动用国家谷仓,准备上奏将其弹劾,却被张伯行一句“仓谷重乎?人命重乎?”问得哑口无言。升任江苏按察使后,当时官场“惯例”下属要给上司送礼,但是张伯行却表示:“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这种刚正的气节虽然使张伯行得罪了总督和巡抚等人,却赢得了皇帝的赏识。第二次南巡期间,康熙皇帝亲自召见张伯行,并且举荐、擢升其为福建巡抚,赐以“廉惠宣猷”榜。

张伯行和禁止馈送檄

此后十余年间,张伯行历任地方巡抚、六部侍郎和尚书,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官德。他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为了杜绝送礼者向他行贿,特撰写了一篇《却赠檄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该文全篇56字,共用了8个“一”字,表达了他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张伯行将这篇《却赠檄文》张贴于自己居所的院门以及巡抚衙门前,前来送礼行贿的人一读此文,便不再敢自讨没趣,只能默默离开。张伯行为官不仅不收贿赂,甚至连衣食等日常花销也不动用公家财产。他曾上疏道:“臣虽历官巡抚,而服食、起居未脱寒酸故态。”古称不朽者有三:立德、立功、立言。张伯行一生践行着“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的人生格言,他的功绩和品德值得后人永远的称颂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