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市开展“十项行动”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助力推动“十项行动”走深走实。“海河清风”微信公众号和“廉韵津沽”网站推出系列专栏报道,约请各区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各派驻(派出)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服务保障“十项行动”,讲思路、谈举措,敬请关注!
南开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刘亚男
“担好保障之责、净化之责、激励之责,深化政治监督护航推进行动,服务保障‘十项行动’落地落实。”
南开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责职能,紧密结合南开区实际,持续深化政治监督护航推进行动,服务保障“十项行动”落地落实。一是担好保障之责,以监督之为推动政策落实落地。把服务保障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纳入政治监督工作重点,从园区建设、项目对接、商业配套、属地服务、政务服务保障等方面,采取“室组”联动、“组组”协同、“室组街”联合等方式开展全程监督、跟进监督、专项监督28次,解决各类难点淤点堵点问题,保障园区各项建设顺利进行。紧盯南开区“科教立区、文化强区、商贸兴区”目标任务,深入走访区属相关职能单位,督促推动其自觉履职、同向发力、破题破冰,坚决纠治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温差落差偏差。二是担好净化之责,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优化发展环境。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层层加码、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今年以来共查处作风问题27起,处理4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人。用好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在12个街道设立基层减负监督联系点,强化日常沟通对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是担好激励之责,以严管厚爱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打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组合拳”,用好《南开区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操作规程》,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营造共促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武清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顾冬梅
“立足武清实际,找准监督保障着力点,以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政治监督,全力护航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武清区纪委监委深刻把握武清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政治监督,全力护航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一是以具体求深入,立足实际、找准抓手。坚持调研先行,“室组”联动深入人力社保、民政、司法等部门调研监督,制发工作提示6份,推动在档案查档互认、公证联盟、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与京冀有关部门深入协作。把京津产业新城、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以高端时尚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作为护航“十项行动”落实的关键抓手,跟进成立3个监督工作专班,紧盯重点监督任务,实行台账化管理、对账销号。二是以精准求实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选取部分正处级领导干部、处级年轻干部、村(社区)“一肩挑”进行精准政治画像,开展个别谈话340余人次,发放问卷1400余份,多维度了解干部政治素质和一贯表现。针对当前外出招商考察密集的实际,制定外出招商考察“八要八严禁”纪律要求,推动干部作风、营商环境“双优化”,社会风气、政治生态“双净化”。三是以常态求长效,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对抽调到区委重点任务一线的干部中受处分人员开展针对性回访教育,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工作机制,激励干部敢闯敢试、敢干敢为。用好用活纪检监察建议书、监督提示函等,督促区电商园、农业集团等单位制定完善招商引资、议事决策、请示报告等制度机制13项,为工作规范开展、干部廉洁履职提供制度保障。与通州、廊坊两地纪委监委和妇联共同策划开展廉洁家风建设活动,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
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组长 苏丰
“聚焦责任落实强监督,聚焦政商关系实调研,聚焦能力作风促提升,聚焦营商环境严执纪,为推进‘十项行动’提供坚强保障。”
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紧扣驻在部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职责,持续强化监督支持、做实清障护航,为推进“十项行动”提供坚强保障。一是聚焦责任落实强监督。围绕驻在部门性质特点,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内容,细化4项具体任务,制定9项工作措施,并通过专人联系、驻点监督、集体问询等方式,提升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水平。二是聚焦政商关系实调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会同市工商联和部分民主党派,深入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开展实地走访,梳理服务保障短板弱项,及时反馈驻在部门推动整改落实。三是聚焦能力作风促提升。围绕驻在部门部分党员干部在服务保障“十项行动”中,存在的思路视野不宽、能力素质不足等问题,督促加强针对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推进“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为积极履职、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激励推动认真落实政商交往“清”单“亲”单,切实发挥好统战部门桥梁纽带作用。四是聚焦营商环境严执纪。持续治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不作为慢作为、失职失责等现象,坚决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等违纪违法问题。对涉及民营企业问题线索,坚持优先办理、快查快办,对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重点督办、提级查办。
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组长 侯宇
“聚焦‘督项目、解难题、促发展’,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点’,以监督之为助推‘十项行动’走深走实。”
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围绕“督项目、解难题、促发展”目标,抓住关键人、关键事和关键环节、关键点位,监督压实市发改委主体责任,助推“十项行动”走深走实。围绕市发改委牵头的五项行动以及配合参与的其他行动,摸清落实中的堵点、难点、淤点,建立监督台账,细化监督内容,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实现监督事项可见、可控、可落实,同时,督促主责部门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严把“销账”进度和整改质量,确保逐条逐项整改到位。随机访谈“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下级部门“一把手”、基层党员群众等不同层面人员,多方听取“十项行动”落实中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加强分析研判。常态化深入市发改委各职能处室,重点了解其统筹、谋划、推动工作等情况,与相关区和单位加强联系,适时会商研究、沟通信息、交流情况。以实地走访、蹲点驻点等方式,深入项目一线开展监督,查看项目规划、建设进度,同时,深入经济园区、企业等,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向驻在部门反馈并督促落实。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港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 李红宇
“围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细化监督保障措施,破解堵点淤点难点问题,助推港产城融合发展。”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港集团纪检监察组立足职能职责,监督推动天津港充分发挥优势,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添秤”。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落实、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三个方面,制定服务保障港产城融合发展等9项工作举措,列出监督事项清单,细化监督保障措施。聚焦天津港集团在推动“十项行动”过程中的堵点淤点难点问题,形成25项“点题”监督项目、40项“选题”监督项目,针对“蓝色港湾”、太平洋五星级绿色港口建设等项目开展19次调研监督,及时跟进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督促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围绕推动天津港高质量发展,打造散杂货板块、集装箱板块、物流板块、工程板块、保障板块5个协作区,通过协同工作交流、联合监督检查等形式,全面构建上下贯通、整体联动、高效协同的监督工作格局,推动问题逐项解决。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结合集团实际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高标准打造“廉润津港”品牌,为落实“十项行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