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书记组长谈丨找准切入点,抓实着力点,把握关键点,以有力有效监督护航“十项行动”②

编者按

我市开展“十项行动”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助力推动“十项行动”走深走实。“海河清风”微信公众号和“廉韵津沽”网站推出系列专栏报道,约请各区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各派驻(派出)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服务保障“十项行动”,讲思路、谈举措,敬请关注!

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王琴

“保障政策措施落实见效,营造健康良好发展环境,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为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提供坚强保障。”

聚焦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持续加强监督,以高质高效纪检监察工作服务保障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保障政策措施落实见效。聚焦涉企惠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强化日常监督,打通影响政策落实的各类“梗阻”,确保各项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聚焦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稳经济运行33条”、滨海新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春笋行动”、专精特新企业评选和相关补助资金审批使用,开展重点监督,推动一批民营企业“小升规、规升巨、巨股改”。二是积极营造健康良好发展环境。聚焦重要园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加强监督检查,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经开区纪委结合“一区多园”特点,创建经开区纪委、基层纪检委员、园区监督联络员三级监督体系,串通联动监督链条。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试点,选聘3名特约监督员,着力打造清廉园区。推动南港工业区建立基层监督工作站,聘用11名特约监督员,倾听服务对象声音,监督促进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用好免责机制,为干事创业“鼓士气”。出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容错免责实施办法,对9名干部予以容错免责,着力消除妨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用好澄清正名机制,为干事创业“树正气”。制定开展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操作指南,对符合澄清工作情形的,采取会议、书面等方式予以澄清,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用好回访教育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正能量”。健全回访教育机制,分5批对1700余名受处分的党员干部开展回访教育,推动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东丽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于湧

“聚焦政治监督、正风反腐、严管厚爱,找准切入点、结合点,为落实‘十项行动’提供坚强保障。”

坚决扛起服务保障的职责使命,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落实“十项行动”提供坚强保障。一是聚焦政治监督,着力打造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政治环境。围绕落实“十项行动”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制定出台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措施,从6个方面,细化20项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动态跟踪、定期调度、限期办结、“回头看”等制度机制,切实打通落实“十项行动”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二是聚焦正风反腐,着力涵养正气充盈、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紧盯“十项行动”涉及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对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深挖彻查,深化整治国企、金融、政法、粮食购销、医药等领域腐败。今年以来,共处置问题线索191件,立案52件,处分84人。协助区委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全区纪律教育的工作方案,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必修课。持续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进“五廉工程”落地,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三是聚焦严管厚爱,着力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政治氛围。将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十项行动”与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相结合,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不作为慢作为、失职失责等突出作风问题。今年以来,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11起,处理31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今年以来,对32名受处理处分干部开展回访教育,对4名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干部进行澄清正名,充分激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组长 李文娟

“围绕中心、靠前监督、创新方式,找准找实履职尽责着力点,服务保障‘十项行动’落地落细。”

把服务保障“十项行动”贯彻落实纳入纪检监察组全年工作要点,作为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政治监督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梳理被监督单位在贯彻落实“十项行动”中承担的具体任务,积极沟通协调、衔接配合,掌握时间节点、落实步骤。出台关于对被监督单位落实承担“十项行动”任务的监督方案,明确监督对象、重点任务、责任人员、工作方式等。把服务保障“十项行动”与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结合起来整体推进,聚焦市信访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指示批示精神、履行主体责任等情况,与市信访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履主责、找差距、促担当、建新功”一对一约谈,把贯彻落实“十项行动”的具体情况作为约谈的主要内容之一。此外,把干部队伍作风和精神状态作为保障“十项行动”落地落实的关键一环,随机选取部分信访人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市信访办干部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失职失责、违规违纪等问题。督促市政府办公厅切实发挥好督查利剑作用,围绕“十项行动”重点任务,建立统一督办台账,实施“全台账”式管理。加强“室组”联动,会同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对市政务服务办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通过列席党组会、日常监督、参加营商环境监督员座谈会等方式,监督推动市政务服务办全力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任务,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市纪委监委驻市人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冯捷

“紧盯驻在单位‘民生局’属性,聚焦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等民生要事开展监督,确保‘十项行动’在人社领域扎实推进。”

立足驻在单位实际,聚焦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等开展监督,确保“十项行动”在人社领域扎实推进。一是确定“七抓实”目标任务,确保“十项行动”部署落地见效。纪检监察组及时召开服务保障“十项行动”专题会议,研究细化“七抓实”目标任务,把着力抓实监督“十项行动”人社职能职责有效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地、“海河英才”计划升级实施等工作列为重点政治监督任务。推动市人社局出台就业补贴(补助)项目监管办法、职业技能培训规定等政策制度18件,助力“十项行动”稳步实施。二是运用“六步监督工作法”,全力护航“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实施一听一看一研判,一谈一函一推动“六步监督工作法”。实地走访天开高教科创园、天河云筑工等服务对象,归纳汇总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和职业技能领域存在问题,通过制发提示函、组织对接会等方式现场督办、现场推动。今年以来,围绕“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约谈提示领导干部20多人次,制发提示函等9件,推动排查梳理防控廉政风险并制定措施52项。三是建立“周月季监督机制”,服务保障“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建立“周沟通、月会商、季推动”工作机制,每周与业务部门处长沟通情况,每月与局“十项行动”工作专班对接工作进展,每季度向局有关分管负责同志书面通报存在问题并推动研究解决。今年以来,聚焦“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落实情况,约谈人才人事等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10余次,就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向局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书面反馈2次,推动解决引才经办不规范等突出问题10余个。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 徐兴云

“立足高校实际,紧盯关键环节,健全监督机制,压实主体责任,以有力监督护航‘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走深走实。”

立足驻在高校实际,锚定“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目标,以监督保障护航“十项行动”落地见效。一是建立“三项机制”,夯实监督基础。出台纪检监察组服务保障“十项行动”实施意见,建立“季度通报提醒、半年分析督促、年底考核亮绩”的动态督办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组校直通”机制,定期沟通会商,听取工作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计划,分析研判工作形势。建立“联动监督”机制,推动学校职能部门协同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实时反馈政策推动质效,切实发挥“组、校、企”联动促进作用。建立“服务保障”机制,综合运用走访收集、集中研判、会商解决、及时反馈等方式,调研问需,保障落实。二是紧盯关键环节,提升监督质效。紧盯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主体责任落实情况,2次制发提示函,进一步压实责任。开展“组、校、企”人员调研座谈,紧盯各种政策措施落地情况,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向学校党委提出意见建议7条。通过“走企问政督效”活动,实地走访5次,针对科研项目评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经费报销、科研管理等内容,进一步明确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制定11项具体举措,切实推动学校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三是坚持同题共答,护航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学校党委将大学科技园建设作为推动学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渠道,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师生到园区创办科技孵化企业,建立园区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天津师范大学科技园培育引进信创相关领域科技型企业57家,建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实验室15个,向大学科技园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