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阖家团圆
拾起亲情的温暖,放下工作的疲惫
一杯清茶,一首古词,一封家信
思接先贤,悟修身,品家风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千古名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酒酣诗狂之际
怀念着远方的兄弟子由——苏辙
苏轼一生旷达
心心念念的总是这个兄弟子由
马鞍上,他“寄子由”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追忆兄弟二人同到京城应举
风华正茂,指点江山
牢狱中,他“寄子由”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一首“绝命诗”,托付家人,告别胞弟
……
苏轼年长2岁
二人一同读书长大,一同进京赶考
互相照料,互相砥砺
是亲缘上的兄弟
是生活中的朋友
是仕途上的知音
政治上
二人心系百姓,兴利除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文学上
连同父亲苏洵,建树卓著
同列唐宋八大家
一门三杰,千载佳话
“非义不取,为政以德;
兄友弟恭,孝慈仁爱;
专于事物,读书正业。”
苏氏家风流传千年
启示后人
来到20世纪
另一个家族传奇闪耀时空
梁启超,近代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一篇《少年中国说》
如春日惊雷,唤醒民众
儿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
著名建筑学家,考古学家,火箭专家
长女梁思顺
战争年代给解放区捐赠衣物
次女梁思庄
把父亲的陵园和树木无偿捐赠给了国家
梁家子女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
“只有努力把自己学问学够了回来,
创造世界才是。”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从生活琐事,到专业选择
从职业规划,到归国计划
梁启超的一封封家书
饱含父爱深情
激励子女上进
贯穿爱国主线
成为解读梁家家风的密码
“枫叶一片,寄上想念”
“北京的春意已日在增浓了,
丁香已开放,海棠正含苞,
庭院已改观了。
祝福你健康平安!
你的知己兼好妻”
一封封信件
真挚而富有诗意
见证着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
青年时代
邓颖超南开礼堂的一次演讲
打动了台下的周恩来
一封封明信片
两人逐步确立了爱情
并矢志为了革命共同奋斗
五年未见
邓颖超只身南下赴婚约
而周恩来
这位后来的开国总理
和他的“小超”
一起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一起诠释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对待家人亲属
周恩来更是严字当头
“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
不要炫耀自己”
“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
一条条家规
立的是规矩
更是周总理悉心培育的清正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