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爱廉说丨情暖重阳

九月初九

秋意深浓

冉冉秋光里

佳节又重阳


古人将“九”定为“阳数”

两九相重

故名“重阳”

又因“九九”与“久久”同音

取长久长寿之意

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

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话重阳

离不开菊花

重阳

又被称为“菊花节”

金菊盛开

见其雅色,闻其清香

摘几瓣泡茶,撷几朵酿酒

可谓“无菊不重阳”

1728694713548056685.jpg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菊花之美

在形与色,更在性与韵

在赏菊、品菊、咏菊中

古人赋予菊花太多精神内涵:

陶渊明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赞菊花之高洁

唐琬用

“身寄东篱心傲霜,不与群紫竞春芳”

描写菊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傲然

郑思肖用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赋予菊花坚硬的风骨

……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

秋高气爽,山河锦绣

人们于重阳登高

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登高临眺,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定会有感而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杜甫的重阳

诗圣杜甫,以抒写民间疾苦著称

大历元年,他来到了夔州

在广泛接触当地农人

深入了解百姓疾苦后

写出了《夔州歌十绝句》

《负薪行》等名篇

在夔州落脚的第二年

杜甫的健康状况恶化

重九之时

诗人独自登临高台

峡口天高风急

远处倦鸟折回

山林猿猴哀鸣

抬头是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

低头是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此时他已经55岁

仍在外漂泊“常作客”

暮年多病又“独登台”

国难家愁之下

备尝艰难潦倒之苦

登高望远忧国伤时

再无当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灼灼风华

反倒一片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1728694720180004580.jpg

除却赏菊咏怀、登高望远

人们还会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

或者食重阳糕

“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

后来重阳节又添加了

敬老、尊老的美意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

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3年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

每年重阳节为我国“老年节”

感恩敬老

成为当今重阳节的重要主题


我们都曾见过父母之爱的模样

它是孟郊诗中的“慈母线”

是朱自清文里的“背影”

是无数作家笔下一次次的

“牵衣送”和“倚阁望”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如今,父母老去

我们又可以做点什么

又该如何尽孝呢?

1728694686933061579.jpg

《中庸》有云: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

记住父母的谆谆教诲

继承父母的志向

父母做的正确的事

继续按照他们的做法去做

这就是孝


西周时期

伯禽要代父亲周公前往封地

出门前

周公以《诫伯禽书》告诫儿子:

不要对人傲慢无礼

要恭敬待人,勤劳节俭

要心怀敬畏,小心谨慎

……

伯禽没有辜负期望

他谨遵父亲教导

大公无私,清正廉洁

没过几年就把鲁地治理成

民风淳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之地

梁启超用言传身教

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

融入了后人的血脉

他曾说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

梁启超培养了9个子女

人人成才、各有所长

其中,有7人曾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

学贯中西并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

无一人留居国外

皆怀报国之心学成即刻回国

选择与祖国共忧患


然而,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

个别党员干部却忘记父母的

谆谆教诲、良苦用心

从有志青年沦为腐败典型

一步错、步步错

最终踏上了人生歧途


“不要贪、不要占,才能平平安安……”

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林业局

原党组书记、局长黄敏的父亲

临终前曾这样谆谆告诫子女

但欲望之门一旦打开

被金钱裹挟的黄敏便彻底迷失了方向

在沦为阶下囚时

才幡然醒悟,记起父亲的话

却也于事无补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原主任何发理

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

其父母虽然识字不多

但一辈子勤劳知足

诚实善良、不奢不贪

自走上领导岗位

父母就经常教育他

“别人的东西不能要”

而何发理却没有继承父母的优良品格

在职时,大搞权钱交易

退休后,仍大肆收受财物

最终付出沉重代价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

廉洁自律和奉公守法

是对父母的精神赡养

也是最大的孝道


当然,孝亲敬老不能

依赖某个特定日子的提醒

它理应根植于骨血、践行于每日

打个视频,聊聊家常

常回家看看

听爸妈讲讲“那些年”

……

每一件日常小事

都可以成为爱的联结和表达

人间最美是孝心

人间最暖是重阳

愿时光厚爱

许亲情满满

(撰文 高爱云丨插图 苑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