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廉韵清风 > 清风荐读 > 正文

探索建构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纪检监察学作为一门应时代之需、实践之问而新设的一级学科,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密切相关,为纵深开展党和国家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人才支撑的创新学科。建构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以体系化学理化方式揭示纪检监察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在划定研究范围、阐释实践成果、创新研究方法、贡献理论方案等方面发挥稳定的知识生产功能,并在较长时间里保持对理论、制度和实践的科学解释力。

由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希鹏教授撰著的《纪检监察学基础(第二版)》(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对建构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作了较为系统的学理化阐释,通过“总论—任务职责—组织结构—监督执纪执法”共四编二十一章,展示了纪检监察学的知识体系。

体现学科的自主性。纪检监察学科不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而是一门创新性学科。全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较为系统、全面地阐释了纪检监察学作为一级学科的重大意义、学科特点、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纪检监察工作进行理论概括、学术阐发,着力对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模式进行学科化研究、学理化阐释,积极探索体现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精神、契合实践需求的概念范畴、理论命题、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彰显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知识框架的相对独立、内容要素的系统集成是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志。全书从系统梳理纪检监察的概念、内涵、属性、功能、基础理论和历史沿革出发,到阐释纪检监察机关的性质定位、职责任务、工作原则与基本政策,再到剖析组织体系、领导体制、内部组织结构及管辖制度,最后详细阐述监督检查、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审查调查、证据适用、案件审理、处分处置等全流程、各环节的运行规则与程序规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较为清晰地勾勒出纪检监察学的学科领域、知识结构和内在机理,较好地展现了纪检监察学科作为一门系统性、整体性科学的知识图谱。

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全书对监督执纪执法各项工作进行细致规范的阐述,例如,对各类审查调查措施的适用条件、审批程序、执行规范、风险防控,对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判断的标准与规则,以及对案件审理的要点、程序、处置原则等,均依据最新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进行详尽解读和学理提炼,体现了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原则,做到了融纪理、法理、学理于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兼顾。

反映时代前沿性。全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体推进“三不腐”、准确运用“四种形态”、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等进行了系统阐释,更好服务于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常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