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内观看篮球比赛。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图为市民参观富阳银湖体育中心并合影留念,该中心为杭州亚运会射击、射箭、现代五项比赛场地。 中新社记者 钱晨菲 摄
近期,杭州2022年亚运会的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陆续对外开放。走进杭州游泳健身馆、“大莲花”“小莲花”、钱塘轮滑中心等场馆,前来体验的公众纷纷点赞“高颜值”、“高标准”。
筹办大型国际赛事,新建、改建专业场馆不可或缺,而如何合理地利用场馆资源,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杭州亚组委在场馆设计和建造之初就充分考虑赛事和赛后功能需求,在亚运延期后,又及时推动相关体育场馆从服务保障赛事转为面向公众开放,有利于发挥其在体育竞技、全民健身等领域的“硬件”支撑作用,增进民生福祉,也为各项赛事顺利举办、场馆可持续利用积累经验。
惠民开放不仅“打开大门”,还提供优质服务。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已开放的亚运场馆中,公众可以依托智能场馆应用,使用手机扫码听取各个点位的实时讲解,并通过AR游戏获得独特的观赛体验。不久前上线的“亚运场馆在线”平台,则能提供场馆查询、预订核销、培训参观等一站式便捷服务。
也应看到,此次开放是在正赛延期的背景下进行,在有序开放的同时,还要严格保护场馆设施。为实现精细管理,杭州亚组委按照“一场一策、一馆一策”方案,将各大竞赛、训练场馆差异化开放、规范化管理。针对适合市场化经营的场馆,引入资源、搭建平台,组织好体育赛事、培训会展、文艺演出等;针对承担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功能的各区县体育中心场馆,让群众享受便利健身条件;针对部分尚不具备市场化运营和全民健身条件的赛艇、射击、马术等专用场馆,则引进专业队伍用作训练基地,磨合场馆设施设备。此外,要求各场馆建立一支固定的运维保障团队,在开放运营中跟进管理、维护场馆设施设备,确保其安全运行、满足赛事要求。
场馆惠及于民,大众期待盛会。在亚运带动下,大众的健康理念升级,通过运动健身更加朝气蓬勃、健康阳光。(黄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