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创新科技 逐梦深蓝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顺利完成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任务。图为3月28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海南三亚。 新华社发(沙晓峰 摄)

图为近日,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下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珠海特区报 张洲 摄)

近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刷新了作业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海基二号”导管架用钢量接近国家体育场鸟巢,下水过程就像滑滑梯,经由轨道滑入300多米深的海水入水,瞬间冲起巨大水雾,短短1分钟创造我国油气装备挺进深海的全新里程碑。

从深水油气装备到大洋钻探装备,海洋科技创新不断“上新”。正在广州进入最后内装阶段的“梦想”号是目前全国最大吨位的科考船,满载排水量达42000吨,接近一艘中型航母,续航里程达15000海里,满载180名船员的情况下可连续在海上工作120天,稳性和结构强度按照16级台风海况安全要求设计,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大洋钻探技术作为目前海底深部取样的唯一手段,是人类深海探测高端技术的综合集成,被称为海洋科学界的“皇冠”。预计今年全面建成的“梦想”号将是全球唯一一艘具备11000米钻探能力的钻探船,有望钻透地壳、进入地幔,率先打开“地心之门”。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海斗”号、“潜龙”号、“海龙”号等潜水器为代表的海洋探测运载作业技术实现质的飞跃,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自主建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雪龙2”号破冰船,填补了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实现水深3000米的跨越,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平台“蓝鲸1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在逐梦深蓝的路上,中国深海探测开发事业不断“潜”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海洋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动力。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着力突破海洋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海洋基础性、前沿性和战略性技术储备,为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先进科技支撑。(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