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让古朴与时尚相得益彰

图为3月18日,侗族群众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信团鼓楼里演唱侗族大歌。

图为村民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里刺绣。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州侗寨里,代代传唱的侗族大歌通过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点赞;特色浓郁的蜡染纹样跃上时装周,焕发时尚魅力……这些非遗传承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着“很古朴也很时尚”的文化密码——在保护传承中激活生命力,文化遗产便能跨越时空界限,在现代语境中找到新的生长点。

古朴,是在坚守根基中深挖富矿。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是深融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印记。吊脚楼依山傍水、随形就势,体现古人对自然的敬重与顺应;侗族鼓楼榫卯咬合、严丝合缝,凝聚着古代建筑的营造智慧。千年传承与现代审美相交融,汲古润今、与古为新,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传承弘扬,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时尚,是在创新中诠释现代表达。近年来,数字技术催生出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非遗文物从博物馆走进“云端”数字展;侗族大歌从田间地头唱进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断“破圈”;少数民族同胞通过网络直播推介非遗文创产品,让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大山,助力乡村振兴……各地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传承弘扬中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用经济活力“活化”千年文脉。

古朴与时尚本是一体两面,相互赋能。与时俱进发展好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创新载体和形式,以时代活力激发传统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既沉淀过往的智慧结晶,又为未来提供新鲜养分,实现人文与经济互促共进,涵养出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杨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