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书写科技创新中国答卷

图为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海鸥表博物馆收藏的第一只国产手表。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图为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成员在调试人形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近日,天津海鸥表业集团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庆祝新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诞生70周年。经过70年的积累,海鸥已掌握代表国际手表制造顶尖水平的陀飞轮、万年历、问表等超复杂机芯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一手表品牌不仅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也是我国制造业从技术跟跑到领跑的缩影。

不只是手表,实践不断证明,自主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嫦娥”探月、“梦想”扬帆,到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取得新突破……2024年,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成为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沉淀、积累、耕耘,关键技术的突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每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20亿亩次,潜在产量损失3500亿斤。为研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王桂荣和团队一起,经过数百个日夜的反复试验,终于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昆虫嗅觉受体异源四聚体的精细结构,为高通量筛选新型害虫行为调控剂提供了新思路。支撑他们日复一日求索的,是对知识的探索欲和“甘坐冷板凳”的意志力。正如王桂荣所说:“创新就要持之以恒地探索,过程中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但科学最终会回馈有心人。”

创新能量的喷发,离不开生态土壤的培育。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到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再到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和市场的支持,厚积起科技发展的沃土。

科技发展也要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类比以往更需要灵感火花的碰撞和资源要素的共享。DeepSeek技术被沙特阿美公司旗舰数据中心引入,大批中国新能源汽车亮相悉尼国际电动汽车展,“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观测申请……一系列实践充分印证: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反哺”,“中国创造”在完成自身发展的同时造福世界,未来,也将在国际合作中寻找更多发展的机遇和答案。

今日之中国,创新创造活力奔涌。拿出恒心韧劲,保持攻关状态,坚定开放决心,我们定能续写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张思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