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坚守只为荒山披绿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悬崖造林队”常年奋战在黄河沿岸山崖间,植树造林为荒山披绿。 图为“悬崖造林队”成员在峭壁上进行造林工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为“悬崖造林队”成员给黄河西岸的树苗浇水。 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陕西宜川,有这样一群人,常年活跃在山势陡峭、土壤贫瘠的悬崖上种树。他们被当地村民称为“悬崖造林队”。

地处黄河中游、秦晋峡谷中段,宜川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川塬沟壑区,地形复杂,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困难重重、危险重重,是什么让这支队伍勇毅前行,誓给黄土高坡披绿装?

是无私而又无畏的奉献。从2012年听说宜川要攻克悬崖造林难题,队长王永红主动请缨,“主动”二字就没离开过这支队伍。当地人评价,“每年遇到最危险的悬崖,这支造林队都是主动揽活,冲锋在前。”黄河沿岸很多悬崖直上直下,即便上去人也站不稳,队里年轻的同志便主动担当,身背树苗,腰间拴绳,吊在悬崖间,面朝崖壁挥动锄头,刨坑种树。“主动”没有什么物质奖励,却化作写在脸上的自豪,也化作无比珍贵的精神传承。

是坚忍而又细致的执着。没有路,他们爬;没有土,他们背;没有水,他们就从黄河运。队员郝雷说,“只要还有一寸荒山,我们就把种树进行到底。”这份坚忍,支撑着“悬崖造林队”常年早出晚归、跋山涉水、负重前行。悬崖种树,不仅靠毅力,更要有头脑。从选苗、挖坑、浇水、栽植到管护,他们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使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栽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打破了宜川石质山地难以造林绿化的困局;队员王江红如今考取了无人机驾驶证,飞一次可以运送五六十棵树苗,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背后是一天一天的坚持、一点一点的突破。

是朴素而又深沉的热爱。尖刺扎伤、蚊虫叮咬、山石磕碰,常年风餐露宿,常人眼里何其不易。但谈到为什么坚持,队员们觉着说不出什么大道理,直言“只要能让悬崖绿起来,让家乡更美一点,再困难也要干。” 13年来,“悬崖造林队”在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水土极易流失的生态脆弱区,累计种下了1万多亩林地。他们最早种下的小树苗,如今已是参天大树;他们常年奔波的沿黄山峁间,现在已是满目苍翠。看,这份沉甸甸的爱,胜过了多少大道理。

为让家乡更美一点,又有多少“悬崖造林队”正在鼓足干劲、奋发图强,用热血和汗水写下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依据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把小麦、玉米、大豆栽培技术,归纳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汇编成册,免费发给村民,带着大家一起科学种田。

对故乡的热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人人都行动起来,把深沉的爱化作行动,回头望,遍地是“绿洲”。(李许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