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人民群众身处生产生活一线,对冷暖安危感受最深刻。社会治理的效果如何,他们有着切身体会;社会治理的问题何在,他们有着敏锐观察。“问需于民”既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工作准则,又是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答卷的务实方法。

从早期福建等地的积极探索,到如今的全国推广,群众点题机制以群众诉求为靶向、群众需求为目标、群众满意为标尺,将群众的关切和诉求直接转化为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治理落脚点,成为推动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一剂良方。

精准定题是前提。“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校园餐,看似是一蔬一饭,但涉及学校食堂、配餐单位等多个主体。收集相关选题后,福建省纪委监委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搞毫无重点的全面整治,而是与职能部门“坐下来”充分研判、形成共识,最终决定收窄整治范围,聚焦可操作性强的“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发力。广泛收集选题,并基于问题实际和职能部门实际精准确定选题,才能确保整治的方向不偏、靶心不变,取得实效。

合力整治是关键。群众呼声强烈、长期未解决的民生痛点问题,往往涉及多部门,有些甚至是难啃的“硬骨头”。纪检监察机关要做实做细监督工作,推动厘清部门职责界限,在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中,将部门职责“串联”起来,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同题共答、凝聚合力,推动责任压实、作风改进、履职到位。

群众满意是标尺。让群众满意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开门搞整治,就要让群众当“阅卷人”。从福建的实践来看,“点题整治”年度评价榜量化了整治成效,发挥了“指挥棒”作用:评价不达标,部门就无法结题。对于已达标的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塑强“长板”优势;对于未达标的工作,深化推进、继续整治,补齐“短板”弱项。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努力让群众可感可及、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张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