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 图说 > 正文

爱廉说丨且看黄花晚节香

江涵秋影雁初飞

菊花须插满头归

秋意正浓、天地清朗

又是一年重阳至

古人以“九”为阳数

九月九日两九相重

故曰“重阳”

自古以来

民间便有重阳秋游、赏菊、

登高、祭祖等习俗

随着岁月流转

节日内涵不断丰富

更添一份敬老尊贤的美意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既到重阳

便不得不提到菊花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的《离骚》最早赋予秋菊高洁意象

晋代陶渊明更是菊的知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闲适背后

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风骨

菊之品格

在于其“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气节

即便风霜摧折

亦不改其志、不易其节

在于其“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的顽强

越是寒风凛冽

越是显出傲然不屈的品格

在于“虽惭老圃秋容淡,

且看黄花晚节香”的坚守

纵然秋光老去

依然保持生命的清澈与醇香

重阳的意蕴

向来不止于登高的旷远

与菊蕊的清香

它也是一种姿态——

在年光将暮之时

回看来时春耕夏种

眺望前方岁暮寒冬

它更是一种心境——

居高位而心怀敬畏

功成就而风骨长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孟德的慷慨之吟,豪情万千

然而,人生的“登高”

并非止于功业的攀援

也在于精神的传承与品格的淬炼

将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

北宋名臣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

不仅体现在《岳阳楼记》的雄文壮采中

更践行于其一生的慈善义举中

他自己的生活清贫自守

却把大半俸禄及所得

用来接济穷人、赐赏部下

晚年于苏州创立义庄

将忧国忧民的情怀化为切实行动

“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其高洁品格照亮千年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

一生严于律己、淡泊财物

好友范镇探访他时

只见其家中除了图书别无他物

床上被褥破旧

于是特意赠其新被

司马光临终时家境清贫

只有枕间《役书》一卷

他在《家范》中强调

“昔者圣人遗子孙以德以礼,

贤人遗子孙以廉以俭”

在他的教诲下

其子司马康同样以

“为人廉洁,口不言财”著称于世

被史家赞为“济美象贤”

“时代楷模”张富清

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

却选择深藏身与名

转业后主动到偏远的湖北来凤县工作

一生清贫,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他将功勋锁在箱底

将奉献写在人间

他留给子女的

不是战功的荫庇和物质的丰盈

而是默默奉献、不改本色的赤诚

但也有反面教训发人深省

唐代的元载

早年也曾励精图治

受赐管理漕运之职

后因多项功绩卓著深受重用

累职拜相

晚年却利令智昏贪腐奢靡

最终被抄家赐死

仅胡椒就抄出八百石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刘青山、张子善

革命战争年代也曾是

信念坚定的热血功臣

却在“功成”之后

思想防线松动,贪图享乐

成为历史镜鉴警示后人

及至当下

一些党员干部年轻时可能

励精图治、干事创业

却在身居高位后

沉迷权力、贪图享乐

或在退休后自觉“安全着陆”

初心蒙尘、底线失守

据四川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

原四川教育学院基建处处长刘洪华

自幼家境贫寒,做过木工、民工

凭借自身努力

从岳池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

之后又在原四川教育学院任职多年

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

却在临近退休的5年时间里“晚节不保”

利用职务便利违规从事营利活动

管工程“吃”工程

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200余万元

其中退休后仍收受10万元

最终,刘洪华在退休10余年后

给自己开启了牢狱之门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

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原主任席传亮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大开发热潮中

作为人才从湖南被引进海南

是海南早期发展的开拓者

通过努力使单位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先进

个人也曾被评为

“全国政府采购年度阳光人物”

然而,这位昔日的“阳光人物”

在利益面前逐渐淡忘初心

临近退休的日子

利用职务之便

在工程项目建设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席传亮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海南省纪委监委给予其

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将其涉嫌犯罪问题

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愿每一位党员干部

都能如这秋日之菊

历经风霜而傲骨犹存

身处繁华而内心澄明

持重如松、清朗如菊、淡泊如兰

心中有尺,行中有度

常怀敬畏,永葆清名

如此

方不负自己一路走来的努力与赤诚

收获一个霞光满天的安然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