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廉韵清风 > 先锋人物 > 正文

廉吏|县令袁了凡

袁黄(1533-1606),字坤仪,号了凡,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同时又精于历法、经史、音律、水利、农业、医术等各个方面的学问。

袁黄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中举,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任宝坻知县,万历二十年(1592年)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奉命出师援朝。后归乡从事教学,编撰书籍,享年74岁。明天启元年(1621年)追赠尚宝司少卿。

明万历年间的宝坻(今天津宝坻),地域广阔近四千平方公里,东南临接大海,地势低洼,水旱灾害频繁,粮食产量极低,行政事务繁剧,赋税滞纳普遍。袁了凡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出任宝坻知县的。他任宝坻知县的五年间,积极革除弊政,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引种水稻,教书育人,清正廉洁,成绩斐然。

建社仓济民

宝坻水灾频繁、贫困民众较多,袁了凡借鉴朱熹建社仓办法,在县内建立带有互助性质的谷物储仓。每遇灾年,借给百姓种子和口粮,以度春荒和保证春耕生产。

宋代以来,社仓(亦称义仓)中粮食多为劝捐或募捐而来,周转则为借贷形式,通常春放秋收,每石利息三斗。万历十八年,袁了凡筹措三千余石粮食,于县内三十个里各建义仓一所。放粮前,先在各里进行查核登记,根据农户情况酌量供给,要求秋收后抵数还仓。

为使社仓运转顺利,达到救济贫困、扶助农耕的目的,袁了凡还制定多项规定,如规定仓粮接济对象只为缺粮农户,不借予游手好闲之徒;借出数额按家庭人口数量和实际困难情况进行调剂;建立联户体制,选出合适人员验放和催收回粮;降低利息,待各里有一定数额的存储后,则只收耗损,不复收息。遇荒减免息粮,大荒年免去本粮。袁了凡还激励农户平时要勤劳互助,努力生产,早日还粮。对奸人借机谋利,则予以严惩。

扶植农耕

袁了凡极为重视农桑,莅任之初,他遍阅全境,看到荒地很多,就亲自规划造成图册,交付各里长督责开耕。凡是草木茂盛、土地肥沃的令种粮食,其余则种豆子等作物,各随其宜。盐碱不堪的土地,就令开沟引水以泄碱气;低洼多水的,就令种植芦苇,以尽地力。几年间,将县内大量荒地开辟成良田。

袁了凡精于树艺,见到土壤便能晓壤质成色,指导宜种何类谷种,或栽培何种树木。在治水过程中,指导百姓广植树木,既为护堤,还可为官府和百姓增加收入。

袁了凡于宝坻农业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刊刻《宝坻劝农书》,主要介绍顺应农时、辨别土质肥瘠、播种管理、沤制肥料、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方面的实用技术。书刊刻后,每个农户都发送一本,作为耕作指导。

他还在洼淀地区推行水田,指导进行水稻种植。据清代《宝坻县志》载,袁了凡的农桑之法得到百姓的踊跃响应,也收到很好的效果。他于明代倡导的南稻北植,成为宝坻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面积“荒改稻”的先河。

兴修水利

明代宝坻是名副其实的“九河下稍”,西部通州、香河,西北密云、三河及北部蓟州,每遇大水泛滥,沥水多要流经境内入海,使得本已经成灾的宝坻愈发灾上加灾,这是县内多水患的上游之源。另一个原因是海潮时有倒灌,境内所存之水复遇叠加,更加不能泄下。最严重的年份,除了西北部十余里无水外,县城以南二百五十多里大水滔天,平地水深数尺至逾丈。

对水利素有研究的袁了凡深知,修堤和泄水是解除水患的关键。他亲自到田野中,组织指导百姓对沥水进行疏导;加筑三岔口河堤,阻止县北河水灌入;又分别开挖林亭口处几个河道,使积水得以下泄。

为最终解决水患,袁了凡着力构建排水灌溉河渠网。他多次组织人力,开沟渠、疏河道,并向上司请求开挖新河,引导上游沥水直接入海,减少宝坻水害。对于海水倒灌,他教导百姓沿海岸种植柳树,涨潮时海水裹挟大量泥沙上岸后,遇柳树阻挡而淤积,时间长久形成堤坝,以此阻止海水泛滥。

京东河道淤积是长期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袁了凡考察两道主河后,结合历代治水经验和原理,提供治淤办法:在新河入海处建闸。海潮来前关闭闸门,阻住海水上行和所裹挟泥沙;潮去后适时开闸泄水,以水流冲排河道中的淤沙。对境内泄水河道,他估量地势,修建木闸数处,有效减轻泥沙淤积,又便于掌控水流。

袁了凡治水成为宝坻百姓最受利惠的善政之一。清代所编县志给予“袁了凡治水,甚有功”的评价。

节支简政

袁了凡初来宝坻时,官府库无余银,仓里粮食只有三百余石,可谓“一穷二白”。任这样贫困县知县,日子之难可以想见。为此,袁了凡节支简政,多方调剂,力求节俭。

针对吃官粮者多、人浮于事现象,他从体制上入手,对在编人员包括身边服务人员进行清整,对辞职者非必要岗位不予补充,在办公物品购置和公务招待上,力求俭朴,非必需绝不添置一物。平日用粗茶淡饭接待来客,公私聚宴最多只允许上五道菜。他还规定,取消官署公费供应菜蔬等行为,要求僚属于空地自种以满足需求。他自己出行本可按规定随带仪仗,但每次公出或私巡,总是轻车小轿,仪仗“设而不用”,以减少扰民,并淳厚世风道义。

袁了凡深知“善政必简”,到任之初,他便要求各办事部门厘清职责,各负其责,减少不必要流程,以便民为要。

他将讼案按类分衙审理,随来随审,随审随结,公堂上无积案。其它公务处理也无存留,大大减少了胥吏受贿操作空间,减轻涉讼者费用,甚至使得原本以“吃讼饭”的一些店铺关门转业。

他还取消专供衙门的店铺,去除里甲摊派给百姓的多种收费名目,对胥吏订立赏罚分明的各项规定,对官员提出廉政的各项要求,保证政务在清明、简便、流畅状态下运行。

经过袁了凡五年的治理,宝坻政通人和,人口、土地和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水利设施和城乡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来源:根据张殿成所著《县令袁了凡如何治理宝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