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津南区

坚持稳中求进 实施创新驱动

── 党的十八大以来津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喜迎党的十九大·津南区篇

多彩故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科学研判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津南区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实施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五年来,我们积极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创新发展举措,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实力实现大幅提升。2017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99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完成36.34亿元,增长20.4%;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514.97亿元,增长16.6%。

1.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我们积极谋划,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充分用好海河教育园区教育科研资源,加大华海清科、易华录、华为等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产业,打造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津南分园高水平推进,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6家研究院运营良好,成立了中德创新创业转化中心,孵化了普兰纳米、蓖能科技等科技创新企业,认定国家、市、区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

2.加快壮大园区经济。积极整合园区资源,推进国家级津南经济开发区、高研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建设,打造业态集聚、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的产业园区。累计实现“七通一平”面积5.6万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2亿元,进驻企业1707家,引进了海尔洗衣机等亿元项目34个,普友机电等23家企业实现上市挂牌。2016年示范工业园区销售收入759亿元,税收33.93亿元。

3.改造提升三次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做精一产,都市型农业健康发展,迎新农业合作社等26个设施农业园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1个。做强二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智能制造、机器替代、自动控制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传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73.9亿元。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2017年上半年降低企业各类成本2.35亿元。做优三产,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14.6亿元,经济比重超过50%;楼宇经济发展良好,亿元楼宇15座;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培育出小站练兵园等旅游景点,打响文化旅游品牌。

二、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升新型城镇群众满意度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努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1.城镇建设彰显特色。完善提升城镇规划,挖掘城镇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突出稻耕文化、漕运文化等津南城镇记忆,塑造现代城镇的时尚品位,增强城镇规划的科学性。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进一步完善提升“一主三辅”城市空间布局,着力打造津南主城和葛沽民俗文化、小站稻耕文化、八里台科技智慧等三个特色小镇。五年来,累计拆迁整合124个村,竣工还迁房面积1157万平方米,6.77万户群众迁入新居,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开发建设商品房面积546万平方米。新型城镇规模效应集中显现,形成了北部产城融合区和南部绿色生态区。

2.城市管理突出便民。树立“管理即服务”意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鼓励多方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加快智慧津南建设,建成智慧交通系统、消防物联网、公安视频监控网,建设智能绿色人性化公交,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地铁1号线延长线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宁静高速竣工通车,实施道路新建改建工程,累计开通公交线路49条,基本实现15分钟交通圈。

3.城市环境体现舒心。坚持绿色发展,铁腕治污,扎实开展“四清一绿”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大气污染防治实现网格化管理,在全市率先建设完成与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完全一致的自动监测系统。改建了双林等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1.5万吨。“河长制”管理实现全覆盖,综合治理二级河道19条,绿化河道60.8公里;林木绿化率达到20.6%。综合整治道路13条,市容面貌明显改善。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全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津南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让群众共享津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1.扎实做好民生实事。坚持每年实施10项民心工程,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入实施“万人创业、十万人就业”计划,累计新增就业12.67万人,帮扶创业1.67万人,开展培训6.5万人次。2017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4元,年均增长8.4%。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完成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设立“一站式”社会救助窗口,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3.6亿元,救助困难群众49.7万人次。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养老机构达到9个、床位3440张,建成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53个。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我们不断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对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投入资金98.6亿元,新建了19所中小学和16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全面实现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学校通过两轮现代化达标验收,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完成首轮现代化达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家书屋、文化室、体育健身器材覆盖率超过95%。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连续举办五届文化艺术节,承办了全国第二届武术运动大会。我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卫生计生事业日益发展,启动咸水沽医院迁建工程,新建改建4个镇级卫生院,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健全了三级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

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法治津南建设,建立并公布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深入开展安全津南建设,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理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全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构建“三网联动、四位一体”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成区级公共安全防控服务中心和12个分中心,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7000个,安全监管、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等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形成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联动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化领导干部“大接访”“听民声”活动,健全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阳光信访和信访法治化建设,积案化解率达到83%,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五年来,我们切实增强党建主业意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权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加大从严治党力度。以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为总抓手,压紧压实“四级递进”责任体系,确保主体责任制度体系落地生根。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贯彻《准则》《条例》,认真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坚决肃清黄兴国、吕福春恶劣影响,坚决破除圈子文化、好人主义。认真抓好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扎实开展巡察工作。准确把握和运用“四种形态”,五年来全区累计处分党员干部278人次,违规违纪行为得到遏制和纠正。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20字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体系,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加大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设,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事、重品行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