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读史 > 历史清风 > 正文

“洗马”者,非洗马之人也

前不久,在一篇随笔中,谈及晚清重臣张之洞于光绪五年(1879年)补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转司经局洗马。没想到,有人留言,指出大错特错,反问这样一位探花出身的大官怎会被安排去司经局洗马呢?

人才难得,却被大材小用。

一石落水,没有惊起千重浪,却引来了不少围观者。

有人说,不是洗马而是冼马。有人说,孙悟空做了弼马温,太子有了洗马官……我只好在下面标注拼音“洗(xiǎn,音冼)马,即太子洗马”,表明我重视读者意见。不料,有人因为“太子洗马”连在一起,说太子亲自洗马,那么马夫去了哪儿?

一字之争,使一小文升温。

“洗马”一词,最早出自《国语》:“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春秋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国君勾践被俘,被胜利的吴王夫差欺辱做奴役。当时勾践夫妇老老实实给吴王夫差做了几年任由驱使的马夫。

韩非倒是为越王勾践说得隐晦些:“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意思是说,勾践来到吴国,身披铠甲,手拿兵器,为吴王夫差开路。韩非子让大英雄愿为前驱,省去了纯粹洗马的意思。后来,也因此就慢慢有了洗马一职。

正因为“洗”字前置,所以太子洗马成了一种玩笑。明代正统元年(1436年)会试第一的刘定之,由侍讲学士升任司经局洗马。一次,兵部侍郎王伟遇到刘定之,说:“太仆(为皇帝管理舆马畜牧的衙门)马多,麻烦洗马一一洗之。”刘定之笑着说:“何止太仆要洗,诸司马都不干净,我固然要洗。”刘定之的言外之意,是有“小司马”之称的兵部侍郎也不干净,需要“洗洗澡”。闻言者大笑。

某日退朝后,兵部尚书陈汝言遇到刘定之,开玩笑问:“刘大人,你的职责是洗马,一天洗几匹马?”刘定之应声答道:“厩马我都洗,唯独大司马洗不得。”大司马,兵部尚书别称也。陈汝言与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此事在明代王同轨《耳谈》、陆釴《病逸漫记》中都有记载。

玩笑归玩笑,史实归史实。洗马不是真去洗马的马夫,而是分管要务的文职。洗马,为中国古代特有官职,有为马洗澡的原始义。但千万别望文生义,认为那是一个孙悟空大呼上当的弼马温类的官职。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洗马之官。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就是说,汉沿秦置,将洗马作为东宫属官,安排为太子的侍从官,有十六人的员额,职位和俸禄与皇帝近侍谒者相当,年薪六百石。到了晋朝,洗马减员为八人编制,改掌管图籍。南朝梁以洗马隶属典经局,管理公文信札,非士族大户不可任职。北齐称典经坊洗马,只设二人。隋唐于司经局置洗马,掌管书籍。唐高宗时期曾一度改为司经大夫,很快改回旧称。洗马隶属东宫,一直沿设至明末。清代司经局设洗马,用满汉各一人,从五品,但不属于太子属官,以备翰林官员升转。

中国古代有两个著名的李密,都同洗马有些关联。

魏晋之际名臣李密,以一篇情真意切的《陈情表》而闻名。李密是一个大学者,曾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他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灭亡后,晋武帝召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尽孝为由力辞。晋武帝为李密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他“不空有名也”,于是同意他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李密在祖母去世服孝期满后出仕,任温县县令、汉中太守,在任治绩卓著。

隋唐之际又出现了一个李密,义军首领,后归唐,同时为唐朝带去了一个能干的大才魏徵。武德四年(621年),太子李建成任命魏徵为太子洗马,倚为心腹,礼遇甚隆。李世民继位后,对魏徵的直爽非常赞赏,造就了贞观的一代名相。对于魏徵在太子洗马任上的作为,李世民说:“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作者:向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