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韵清风 > 理论视野 > 正文

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方位新特点新格局

问:如何理解“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重大战略判断?

虞崇胜:新发展阶段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不同于以往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这一变化取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而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

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必须在现代国家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着力解决阻碍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进而实现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内的全面现代化。

新发展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必须指出的是,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否形成国内国际的双循环,关键在于能否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催生新发展动能,创造有利于加快形成双循环的制度环境。

新发展阶段是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福祉是一个包括物质福利和幸福感,即物质丰裕和心理幸福相结合的美好生活状态。在新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中,必须将人民福祉置于突出地位。在新发展阶段,一方面,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进而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加强平安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广大人民真实地感受到幸福存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新发展阶段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奠定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6项目标。上述这些目标任务的完成,必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问: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三者的关系?

虞崇胜:新发展阶段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新发展阶段,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理念推动实现新发展。

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而打通堵点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要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样就既能够拉动国内经济,又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大市场机会。

其次要深入参与国际循环,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市场是全球的稀缺资源,我们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托国内强大市场,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持续地提升,这也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问: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虞崇胜: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在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丰富内涵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找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着重点。其一,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其二,要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新部署,围绕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深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其三,要有效发挥新发展理念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围绕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持续发力;其四,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不断提高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以及个性化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其五,要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支撑力量,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而持续发力。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新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动力。因此,如何催生新发展动能是摆在新发展阶段的头等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好,激活新发展动能。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新发展阶段,必须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工作重心由增加人民收入转变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来,针对经济增长而贫富差距有所拉大的现实状况,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解决分配领域的不公平不平等问题,推动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及时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基础。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