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故事“廉”播⑧丨警枕促勤——司马光

编者按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海河清风”微信公众号、“廉韵津沽”网站推出“故事‘廉’播”专栏,讲述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清廉官吏典型和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的廉洁故事,供各位读者学习思考,从中汲取清廉力量。

警枕促勤——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孝友忠信,为官治政勤勉,廉洁恭俭,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

《资治通鉴》稿 国家图书馆藏

司马光一生勤俭廉洁,不喜华靡,在历史上留下许多廉洁自律的故事。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刚满二十岁的司马光一举高中进士甲科。庆历五年(1045年),司马光在韦城为政仅一年多,便“政声赫然,民称之”,不久后,被调往京城。

司马温公祠文化广场

司马光在京城编纂《资治通鉴》时,让工匠在园中挖了一个大坑,砌成一间地下室,作为写作之所,美其名曰“壤室”。地下室冬暖夏凉,无人打扰。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住在京城,宅第奢华十足,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二者相较,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住处极其简单,除了图书和卧具,什么都没有。他的卧具更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根圆木枕头。为何要用圆木枕头呢?司马光编写时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生怕自己因疲劳睡过头,耽误编书进程,为此他特意命人用圆木做枕。木枕圆、光且滑,身体稍稍一动,头便从枕头上落下,人会立刻惊醒,便可继续起来伏案写作,他称此枕为“警枕”。

《宋朝文鉴》所收《训俭示康》

宋仁宗临终前曾留下遗诏,要赏赐司马光等大臣一批金银,但司马光不为所动,领衔上书,陈述国家穷困,不愿受赏。几次上书,未获批准,于是就将赏赐自己的一份交给谏院,充作公费。

司马光不论身居何职,从不忘却平生所怀“忠君、利国、养民”之志。他以“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的信念专心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前后共费时十九年,撰写出我国历史上继《史记》之后的又一巨著。据说仅编写《资治通鉴》用的草稿就堆满了两间房子。司马光诚实正直、廉洁自守、勤政尚俭,被后人视为道德典范。苏轼对司马光的品行有非常高的评价:“论公之德,至于感人心,动天地,巍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