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故事“廉”播⑩丨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

编者按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海河清风”微信公众号、“廉韵津沽”网站推出“故事‘廉’播”专栏,讲述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清廉官吏典型和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的廉洁故事,供各位读者学习思考,从中汲取清廉力量。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纵观郑板桥的仕途生涯,可用清廉淡泊、忧民疾苦、不怠政务、执法公正来概括。

1668387496645055293.jpg

郑板桥画像

郑板桥是兴化县有名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年近半百才当上山东范县和潍县的知县。他为官数年,不收礼、不受贿、公正廉洁、以民为本。郑板桥仕途生涯中突出的济世爱民之举,当属为赈灾救民,开官仓放粮。

朝廷旌表郑板桥的“才步七子”匾

在郑板桥赴潍县任职的前一年,县里发生了灾荒,转年紧接着又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县城中寸草不生,举目荒凉。一天,郑板桥到城外视察灾情,看到百姓成群结队往关外逃荒的情景,感慨万千,随即吟下一首《逃荒行》:“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他马上拟了一封告急文书,向上级如实禀报灾情,请求批准开仓放粮,赈救饥民。然而,文书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郑板桥只好亲赴省城当面求救。可省城官员或避而不见,或敷衍搪塞。郑板桥屡次告灾请赈不成,毅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

郑板桥家书

首先,他力劝县中的富绅大户轮流开设粥厂,免费供给老弱病残的灾民。同时,令官府和富户集资,大兴工役,召集附近饥民赴工就食,亲自规划修城、凿池等种种兴建和复旧的工程。他还责令积存大量粮食的大户按市价卖粮给饥民,但依然有大批灾民受饿。情急之下,郑板桥决定开官仓放粮,百姓开列借条,赴官仓领粮。按照清朝的法律,开仓放赈必须事先得到上级的批准方可实行,否则,轻者下狱,重则杀头。当时的僚属规劝郑板桥等批文下来后再开仓,也有僚属怕连累自己,千方百计阻止其放粮。但郑板桥不顾阻拦,立即开仓放粮,挽救了潍县万余人的生命。

郑板桥故居

到了这年秋后,田庄仍无收成,灾民根本无力还粮,郑板桥不顾自身安危,决定把借条当众烧毁。毁据当天,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县府门前万众欢腾,借据被投入火海,灾民们眼含热泪高呼“郑青天”。郑板桥的爱民之举,终使百姓安度饥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就是郑板桥出任潍县知县时所作。心系民生、念兹在兹,正是古往今来多少为官者郑重承诺的政治信条,亦是普通百姓的殷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