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市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督促纠治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事关高质量发展大局,关系一个地方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全会要求,坚决纠正损害营商环境的各种不正之风,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层层拧紧责任链,持续发力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河东区纪委监委深入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调研监督,了解基层执法和服务企业情况。
“惠企政策有没有讲解清楚?企业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是否遇到推诿扯皮情况?”近日,河东区纪委监委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关切地问道。
结合落实十二届市纪委四次全会要求,河东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区开展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推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朝气蓬勃的发展环境。该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聚焦责任落实、惠企助企资金使用、联系服务企业、基层监管执法等情况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
“严肃查处在惠企助企资金申请发放过程中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侵占、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重点纠治对企业和办事群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确保政策落实精准、资金发放透明、诉求解决高效。”河东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该区纪委监委实地调研问需,走进商会、楼宇、企业,建立“监企联系点”,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切实摸清企业的所需所盼。同时,开展“体验式”监督,紧盯窗口服务部门办事流程、审批行为、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亲身体验、察看企业办事情况。
此外,河东区纪委监委会同区政务服务办、区发改委、区投促局等职能部门,梳理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和近年来查处的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强化正向引导和警示震慑,加强分类指导,督促各单位对照整治重点和正反典型,全面总结学习借鉴,查找风险问题。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该区纪委监委着力分析研判背后的体制机制漏洞,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示函等方式,督促责任单位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推进改革,加强源头廉政风险防控。
东丽区纪委监委驻区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深入区政务服务大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
走进东丽区政务服务大厅,某企业负责人林女士正在办理跨省企业迁移业务。“审批资料、程序复杂吗?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怎么样?”“公司跨省迁移可不是小事,得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无需重复提交材料,我们很快就完成了迁移登记办理,为近百位员工缴纳了社保。”林女士对东丽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谈及此次业务的顺畅办理,感到很满意。
聚焦打破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梗阻,优化培育有利于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土壤条件和环境氛围,东丽区纪委监委坚持监督和服务同向发力,围绕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预约服务、帮办代办等制度,聚焦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审批事项、办事窗口服务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压实窗口单位工作责任,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该区纪委监委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等方式,督促有关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抓紧整改各类问题,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及时化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切身利益。
“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关注点。”东丽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立足职责定位,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开展日常监督,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对企业反映的不作为、慢作为、乱收费、乱执法等问题,快查快办、跟踪督办、逐项销号,推动问题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委纪检监察组深入驻在单位职能处室,了解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政策落实情况。
落实十二届市纪委四次全会要求,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委纪检监察组结合驻在单位工作实际,督促市市场监管委认真落实天津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天津市持续打造亲商安商优质服务环境若干措施等政策部署,深入实施“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驻市市场监管委纪检监察组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把行政执法领域作为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攻方向,监督力量向一线下沉,深入调研了解涉企执法领域问题,推动市市场监管委优化执法方式,出台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实施意见等制度,通过加强事前服务引导、规范事中执法行为、完善事后回访等举措,将服务贯穿市场监管执法全过程、各环节,为市场主体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坚决查处对待企业和群众口大气粗、态度恶劣等官僚主义问题,持续整治吃拿卡要、搞权力寻租,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问题。”驻市市场监管委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纪检监察组针对发现的企业数据多头填报、重复检查等问题,督促驻在单位推进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落地生效,建立专项检查信息记录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负担,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