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锐评 | 莫将好米做成夹生饭

“机井打好三五年也没人用——因为没电!”据央视焦点访谈近日报道,河北承德围场县在实施农田水利项目过程中,机械落实上级方案,打好的机井因缺乏配套电力而成为摆设,改造后的耕地依然“靠天吃饭”。好端端的民生工程,被做成了“夹生饭”,无怪乎当地群众纷纷吐槽。

据记者采访了解,在围场县“坡改梯”项目中,上级方案本不含配套电力设施,也没有明确要求地方配建。当地水利部门早就发现这个问题,并在与乡镇签订的责任书中明确提出“此工程不负责电力配套,项目乡村要自行解决电力配套事宜”。问题是,当地属国家级贫困县,相关乡镇、农村受资金能力所限,很难自行解决电力配套事宜。怎么办?照方案办——尽管没有配套电力,“只要清单里有机井,用不上也要打出来”,结果有142眼机井还未使用就已经“年久淤积快报废了”。来回折腾了三五年,一个明显带有“先天缺陷”的实施方案却能“一条道走到黑”,把项目扶贫的“好米”做成了“夹生饭”。究其原因,恐怕还是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心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只是照本宣科完成任务,不顾实际效果。

须知,一个项目从前期调研到方案设计、分配资源,再到具体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实际情况,每个环节都要层层过筛、系统把关。上级部门必须履职尽责,做足科学调研功课,尽可能制定合理完善的方案,避免“带病”实施。但也应看到,实际情况错综复杂,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基层部门也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在争取项目时大包大揽,落实项目时却“放羊式”管理,对一些水土不服现象视而不见,机械地照搬照做既定方案,甚至干出“削足适履”的荒唐事。到头来,项目计划看着是完成了,自己算是交差了,但为民服务“责任田”却撂荒了。

责任意味着担当。好方案是靠脚走出来的,落实好项目要靠汗水和心血去浇灌,远没有“按部就班”地混日子舒坦。但在其位必须谋其政,既然担了这份责,就要对得起组织信任和群众期盼。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敢担当、实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因地制宜落实好政策,切莫将“好米”做成了“夹生饭”。(邵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