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正文

激活监督“神经末梢”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图)

激活监督“神经末梢”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图)

──我市高质量推进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综述

①西青区中北镇中北斜村纪检监察工作联络员向村民进行政策宣传

②滨海新区泰达街华纳社区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工作人员在接待来访群众

③静海区乡镇纪委实施为期4个月的全员调训,片组协作、盘活队伍

④河西区纪委监委召开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暨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部署推动会议

加强基层监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的有力举措,也是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有效保障。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要“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全面贯彻监察法,把法定监察对象全部纳入监督范围”。

我市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通过设立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等举措,有效激活监督的“神经末梢”,高质量推进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

明确了怎么干、谁来干

健全机构配置选优配强人员

机构是强化监督的基础载体,人员是推进监督的重要力量,切实把监督落实到“最后一公里”,需要二者双向并进、协同发力。

去年7月,市纪委监委出台《关于推进监察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的指导意见》,在乡镇、街道分别设立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工委,从机构、人员、职责、权限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为推动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绘制了“施工图”。

各区纪委监委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健全组织网络,统筹调配力量,确保机构到位、编制到位、人员到位──

在乡镇、街道分别设立纪委监察组、纪检监察工委,配备至少3名专职工作人员;

在村、社区设立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配备若干兼职联络员或信息员,广泛收集廉情信息和涉及公职人员作风的社情民意;

通过合理划定岗位编制,统筹考虑机构设置,切实把机构搭起来、队伍强起来、职责专起来,有效解决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人手少、监督力量薄弱问题。

西青区出台《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实施意见》,形成了“镇(街)纪检监察机构+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纪检监察员+廉情监督联络员”的监督网络。

河西区贯通区、街、社三级监督职能,建立领办、转办、督办“三办”机制,以“问题转办单”的方式,倒逼职能部门服务基层力量下沉,及时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滨海新区纪委监委以《关于建立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推动纪检监察职能向村(社区)延伸的工作意见》为总体设计,从区、街镇、村(社区)三个层面,细化出涵盖培训、考核、联动协作、联络站工作规范等内容的23项配套制度,确保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

一次次有力配备、一项项务实举措,真正把监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切实受到监督约束、感受到严管厚爱;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事有人管、利益有人维护,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

确保了如何干实、干好

聚焦突出重点实现“四个转变”

加强基层监督,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管、靶向问题治,更要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起,见人见事见细节,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这是强化基层监督、提高全覆盖有效性的关键。

我市纪委监委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引导基层监督方式向“四个转变”发展。

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

将监督的重点不仅仅放在“查错纠偏”上,更侧重于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和行为过程中的监督。只要有问题线索,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及时采集、报告、分析、反馈,努力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

围绕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统筹监督力量,深入协作配合,分片划块联动监督。充分发挥集成作战合力,主动出击,精准发力,把监督真正打到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痛点”上。

变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

深入暗访检查、摸排问题线索,建立电子廉政档案,由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进行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及时记录被监督对象参加组织生活、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个人重大事项情况,推动形成“干部就要接受监督、有问题就要受到处理”的态势和氛围。

变临时监督为常态监督──

牢固树立“眼中有监督,监督就无处不在”的理念,以制度的刚性制约,进一步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确保监督力度不减、温度不降、落实无遗漏、覆盖无死角。

在实现监督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廉情重点”、压缩监督范围,确保监督精准、切中要害。

譬如,静海区推行基层监督工作大数据平台建设,包括电子廉政档案、政治生态动态评估、廉政风险防控3个模块,把监督对象、基本信息全部建档入库,并与组织、财政、公安等部门建立了数据查询“绿色通道”,真正实现即时摸清底数、有的放矢。

世间万物,重在日常、贵在有恒。

建立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打通监察监督“最后一公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务须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铁杵磨针的功夫,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工作措施,主动开展监督、自觉接受监督,让监督形成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习惯,真正让监督常在、形成常态,一步一个脚印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最基层、落实到最基层,使基层战斗堡垒愈发坚实有力。

工作动态

滨海新区

多措并举把监督“探头”擦得更亮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纪委监委把加强基层监督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打造“五大工程”,构建“五大体系”,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举办全区动员部署大会和3期专题轮训班,印发指导意见和制度汇编,推动14项重点任务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月至4月期间,全区街镇处置问题线索、立案、结案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85%、178%、300%。

织密监督网络,着力健全基层监督工作格局。针对基层监督力量薄弱问题,构建上下联动、攥指成拳的基层监督网;针对基层监督范围模糊问题,厘清层次分明、全面覆盖的基层监督对象;针对基层监督内容发散问题,明确聚焦精准、契合实际的基层监督重点;针对基层监督路径依赖问题,创新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基层监督方式,围绕“谁来监督”“监督谁”“监督什么”“怎么监督”问题,打造“织网工程”,构建“‘四个监督’联动贯通+片区联动协作”“街镇+联络站+特约监督员+网格员、楼门长”的两联动、四级基层监督体系。

坚持有的放矢,着力破解基层监督“瓶颈”问题。针对“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难题,抓住主要矛盾,精准剖析成因,注重靶向施策、切中要害,以新招法和硬举措逐步推动问题解决。针对基层关系盘根错节问题,实行片区联动协作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着力强化“上对下”监督。针对基层“熟人监督难”问题,建立制约机制、考核机制、问责机制,对不愿监督、失职失察等从严查处。针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本领不足问题,着力加强教育、指导和督促,面对面、实打实、手把手帮助解决问题,及时答疑释惑。

注重跟踪问效,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围绕发现问题、群众受益的目标,各街镇主动探索、精准施工、多点开花,形成各具特色的做法成效。积极推进联络站标准化建设、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强化正反两方面教育,在基层形成浓厚监督氛围。增强责任意识、扎紧制度笼子、形成监督常态,让主体责任落实覆盖神经末梢。着力抓早抓小,不断加大基层查办案力度,使基层监督有效性明显增强、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西青区

找准强化基层监督的切入点

西青区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制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实施意见(试行)》《设立村居纪检监察员的工作办法(试行)》,积极探索强化基层监督的方法途径。

开展试点、明责晒权,找准强化基层监督的切入点。围绕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厘清权力、责任边界,用制度斩断“利益链条”,让权力和责任置于监督之下。明确两级八层职责,拧紧责任链条,印发《深化村级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村级组织11个方面45项权力,既规范村干部履职用权,更方便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

建立队伍、织密网格,打通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在11个街镇设立监察组,向村居延伸监察职能,构建起“街镇纪(工)委监察组+村居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村居纪检监察员+村居廉情监督联络员”的四级监督网络体系。抓住村居“一肩挑”这个“关键少数”,健全“两个责任”清单、常态监督、专题报告、检查考核、问责追责等制度机制,重点监督其落实主体责任、行使权力、廉洁自律等情况。督促村居落实区、街镇两级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对村居工程项目招投标、资产资源处置、物资和服务采购管理等事项的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涉嫌违纪违法的及时处置。

强化举措、创新机制,确保基层监督落地生根。健全“一肩挑”书记(主任)监督制度,年初组织“一肩挑”向街镇组织部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年底组织部分“一肩挑”向区纪委全会、街镇纪(工)委述责述廉;街镇党(工)委每半年听取1次村居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每年至少对“一肩挑”开展1次廉政谈话。健全完善公开制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村务公开平台等载体,及时公开村居组织党务、村务、财务工作。规范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书,制定《关于加强和规范纪检监察建议的规程指引(试行)》,发现问题向村居等单位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做好“后半篇”文章。强化检查考核,推动各街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村居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检查考核细则,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增强监督实效。落实《西青区农村基层干部违反廉洁履职若干规定问责办法》规定,对责任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

河西区

结合中心城区特色贯通三级监督职能

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河西区结合中心城区特点,贯通区、街、社区三级监督职能,积极探索监督工作有效途径,推动监察工作向街道延伸、向社区拓展。

紧盯“三小三真”。从“小切口”破题,解决“真信”的问题,从“小问题”下手,解决“真干”的问题;从“小毛病”着力,解决“真廉”的问题。完善“三项制度”,制定了《关于推进河西区监察工作向街道延伸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河西区加强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暨推进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指导意见》,下发了《河西区关于推进监察工作向社区延伸建立“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的指导意见(试行)》。

推动“三个延伸”。推进监督职能向街道延伸,将街道纪工委统一更名为街道纪检监察工委,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推进监督载体向社区延伸,在社区设立“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建立以“党组织—联络站—监督员—网格化—全覆盖”为轴线的组织体系,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贯通、三级联动的监督模式。推动监督权利向群众延伸,“联络站”紧密依靠社区群众发挥监督作用,通过“联络站”反映社情民意。

落实“四个保障”。落实人员保障,区纪委监委向各街道共派出14个纪检监察工委,各配备3名专职监察干部,统一纳入管理范围,发挥其专业职能的监督作用。落实设施保障,督促6个派驻纪检监察组驻在部门履行领导责任,为每个组建设了独立的标准化谈话室和监控设备。落实职能保障,对区纪委委员、街纪检监察工委委员提出明确要求,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对应发现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的,严肃问责。落实培训保障,及时召开“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部署推动会,明确“联络站”的总体目标、组织架构等基本情况。

下一步,河西区将坚持不断探索监督形式、完善监督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推动监督力量、职能、对象全覆盖,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的全贯通,进一步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以创新日常监督有效方式实现长期监督扎实效果。

静海区

积极探索建立“两组两站”监督格局

静海区纪委监委扎实推进基层监督工作,今年1—4月份,全区乡镇村居、派驻部门立案、处分人数分别同比增长65.4%、75%,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72人次,“两组两站”在扫黑除恶、扶贫助困等专项行动中有效发挥了“情报站”作用。

拓展延伸、统建架构,建立“两组两站”综合监督格局。以全区383个村和40个社区为单元,构建以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为“轴心”,以村居联络站为延伸,以驻村干部为站长,以各村级党支部纪检委员、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一长一员一者”为基本框架的乡镇村居监督体系。以66个派驻综合监督单位为单元,构建以派驻纪检监察组为“轴心”,以综合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工作联络站为延伸,以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班子成员为站长,以各支部纪检委员、监察工作联络员为补充的“一长多员”的职能部门监督体系。

建章立制、压实责任,建立“一定四化”日常监督体系。出台《关于建立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建立派驻综合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工作联络站的指导意见(试行》2个规范性文件,推进监督责任网格化。列出“20+X”项任务清单,其中20为共性任务,“X”为委、室、组、站、员自定任务,推进监督任务清单化。推进基层监督工作大数据平台建设,重点包括电子廉政档案、政治生态动态评估、廉政风险防控3个模块,6类监督监察对象、26个方面基本信息全部建档入库。着眼完善流程设计、精准发现问题,制定日常监督、长期监督的3个“五步工作法”,推动监督督战精准化。

统塑队伍、实战拉练,建立“片组协作”常态监督模式。区纪委监委机关设置乡镇纪委监察组集中办公区,组织18个乡镇纪委监察组全体干部进行为期4个月的集中调训,由对口联系执纪监督部门统一管理。以“执纪监督室+乡镇纪委监察组”模式,将18个乡镇和1个街道分为3个协作区、9个协作组,由3个监督检查室负责指导,集中力量突破协作组内存量问题线索,形成同向发力、协作互助的工作格局。(记者 孟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