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全国要闻 > 正文

中国纪检监察报:多地缘何主动“挤水分”?

摘要:1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多地缘何主动“挤水分”?》,文中对我市滨海新区主动承认财政、GDP等经济数据存在水分并挤出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原标题:多地缘何主动“挤水分”?)

曾顶着“首个万亿级国家新区”光环的天津市滨海新区,主动“挤水分”后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资料图片)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等多地主动承认财政、GDP等经济数据存在水分并挤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 数据水分到底有多大?

经济数据的水分到底有多大?为此,记者查阅了天津、辽宁等地公布的相关数据。

1月初,天津市滨海新区宣布不再重复统计注册在当地、但未在当地生产的企业的产值。“挤水分”的结果是,2016年滨海新区GDP从万亿元下调至6654亿元,降幅达三分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日前也宣布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应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在审计署公布的《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中,记者发现,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高出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

“十年前左右,发现地方数据总量加起来超过全国数据的情况。”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介绍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回应说。此外,中央巡视组向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反馈的巡视情况中也发现经济数据“注水”的问题。

数据“注水”带来的恶果已让不少地方吃到了苦头。辽宁省某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痛心地说:“现在不是在平地起楼,而是在坑底爬坡。”

“注水”的数据必将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可以预期的是,治理地方经济数据,将是未来数年我国必须面对的一个焦点。

2 “挤水分”动力何在?

尽管各级官员都深知数据“注水”的危害,但面对来自上级考核、地区竞争和自身升迁等压力,不少人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往里注水”。

如果说经济数据造假与一段时期内“唯GDP论英雄”或地方干预统计有关,那么“挤水分”的动力又来自哪里?

有一种声音认为,此时各地主动“挤水分”,意在从中央获取大额补贴、缓解财政压力。针对此类观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直言:“恐怕是想多了!”以辽宁省为例,2015年,辽宁省挤出100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水分”,而当年多获得的中央补助不过几十亿元。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主动“挤水分”的动力主要是为了提前适应将在2019年起推行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

我国的GDP目前采取分级核算体制。去年10月,国家统计局宣布将在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从原来的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区市统计局共同参与。推行统一核算后,个别地方在经济数据上“添砖加瓦”的机会将大大减少。为了防止本地区经济数据“打架”的情况,各地不得不提前采取措施。

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资产负债表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推行,也使违规举债“刷政绩”、压低环保门槛拉投资等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务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地方政府收支压力不断加大,“挤水分”正是地方政府的应对举措之一。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别是整治“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等歪风邪气,已成为管党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一项重要举措。问责与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也促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担当起主体责任,努力修正“唯数字论英雄”的政绩观,致力于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此外,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经济数据“注水”问题的监督打击力度,着力遏制统计造假。为提高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2017年4月成立统计执法监督局,充分发挥统计执法监督利剑作用,维护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条例》也明确规定会对数据造假和统计偏差进行追责。

3 如何提高数据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改变传统“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已是大势所趋。

2016年10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关键指向是,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强化监督问责,依纪依法惩处弄虚作假,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职权不受侵犯。

“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数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2017年,时任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坦言。

“首先,我们应该给‘挤水分’点赞,现在能够把真话说出来,这就是勇气。”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判断,持续清理整顿下,接下来会有更多地方加入到“挤水分”的行列中。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包括地方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字真实性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吉林省采取调整全年GDP增速,改进各部门和市(州)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帮助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辽宁省调整财政收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寅吃卯粮、空转收入等问题开展自查整改,坚决遏制财政收入征管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等。

有专家指出,对经济数据中的“水分”不能一挤了之,必须严肃问责才能抑制一些干部的“注水”冲动。对于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还有新增的弄虚作假行为,不管是虚报夸报,还是瞒报拒报,都要依法依规处理。

“党政干部必须认真分析挤出水分后的经济状况,真正从转型升级、寻找新动能上下功夫。”庄德水认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把GDP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真实性问题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中去,做到对党负责任、对人民负责任、对地方发展负责任。(记者 曹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