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智者之虑 必杂于利害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语出《孙子兵法·九变篇》。大致是说,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一定会兼顾到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便能增强必胜的信心;在有利情况下看到有害的一面,才能有所准备消除祸患。不只兵法如是,凡事皆是如此。遇事需要多方面进行考虑,思考问题要权衡利弊得失,解决问题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努力促使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善于变坏事为好事。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好处也就必然有坏处,有可能成功也就有可能失败;因此,需要辩证地分析,认真地看待。正所谓,“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当然,多想想坏处与失败,决不是说要被眼前暂时的困难所吓倒,也不是畏首畏尾、不敢行动,甚至动摇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恰恰相反,就是要通过直面各项困难和矛盾,充分认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留出提前量、用好缓冲区,防止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抑或是被短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事实上,把矛盾想得复杂一些,把困难考虑得艰难一些,把对策考虑得周全一些,才更有利于我们主动思考对策、积极化解矛盾,从而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在革命初期,党内部分同志对时局估量产生了悲观情绪,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有迅速到来的可能。毛泽东直指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于1930年刊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文中形象地比喻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一只航船、一轮朝日、一个婴儿,这一个个处在初生状态的意象,都蕴藏着无穷的生机与希望,而这恰是在启迪我们:看问题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发展的角度、站在变化的维度,才能看得到事物的全貌,也才能以辩证思维把握住趋势、权衡好利弊。

事实上,回顾我们党一路发展走来的光辉历程,不仅是一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斗争奋进史,也是一部“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唯物哲学史。在困难中看得到希望,在不利中看得到有利,在落后时看得到发展,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和饱满热情;同时,又能在取得成就时保持头脑清醒、直面自身问题,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的考验可以说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艰巨,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越是艰险越向前,越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强化敢战必胜的信心。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有利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矛盾和困难越多,越需要增强斗志,鼓舞士气、坚定信心。近段时间,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与病毒较量、同时间赛跑,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这些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是最讲辩证法的,不仅压不垮、打不倒,而且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苦难中绽放坚韧。

明代《钱公良测语》中载,“天下之祸不生于逆,生于顺”,提醒人们“消祸于未萌”“治乱于未乱”。面对各类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用好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的辩证法,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多措并举应对各种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只要这样,就一定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夺取前进道路上的新胜利。(何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