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这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做出的战略抉择,是主动作为,是长期战略。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第一,是遵循现代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趋势的需要。无论是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经济环节看,还是从要素及产品市场的供给——需求经济分析框架看,现代经济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是一个基于价值增值的信息、资金和商品(含服务)在居民、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的就是经济循环,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更能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本质。内需是经济循环的直接和最终动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更好地解决当前主要矛盾,促进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第二,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需要。以国际代工和出口主导的分工格局中,代工企业依靠人工成本优势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润,没有或缺少技术升级和自创品牌的动机,造成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水平。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激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链,立足于国内市场构建自己为链主的国内价值链,掌控价值链高端,形成有利于国内市场循环的治理规则,成为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推动力。
第三,是参与并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以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对产业变革和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将参与并逐渐主导第五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导致世界科技竞争愈演愈烈,一些发达国家希望凭借固有优势巩固其领先地位,将多数发展中国家遏制在产业链低端,其科技竞争的手段可能无所不用其极。我国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让科技产生并成长于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市场潜能引发的规模效应之中,才可能释放出巨大能量,向科技产业变革的第一方阵进发。
第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通过国内需求规模增长、结构调整、质量升级实现稳定增长、经济转型和效益提高,将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持续加大研发投资、人力资本投入和创新要素培育,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尽快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方面实现更多更大新突破,破除技术发展瓶颈,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更深层次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着力点在于更深层次改革。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从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和新型消费体系几个方面改革入手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完整内需体系与高效供给体系的内在有机统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扩大内需的政策内涵不能仅仅理解为“扩大总需求”。我们要以扩大内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其政策内涵一定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核心就是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第二,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奠定完整内需体系的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经济循环畅通的根本保证,也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基础。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一是营造各类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二是正确处理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积极推进产业政策转型,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三是通过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使国外更加依赖中国的产品消费市场和要素供给市场。四是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和配置高效公平。五是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
第三,加快完善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我国经济“脱实向虚”、高技术产业链和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占有不足、“卡脖子”技术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等供给问题,是造成我国内需不足、消费层次低、供需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需要通过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前瞻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究,弥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之间的创新链缺失。二是深化产业创新体制改革,完善科技进步的基础服务体系。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四是把握智能化、高级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第四,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消费扩容提质提供根本保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建立健全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一是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创新创业,切实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和质量。二是积极拓展居民投资理财渠道,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三是继续推进减税降费,适度提升个税起征点和最低工资水平。四是健全再分配机制,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水平。
第五,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塑造新型消费体系。一是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二是要构建政府自身消费与社会性消费、公共消费与居民消费、公共消费与公共投资三方面平衡的消费体系,增加教育、医疗、社保和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支出,为持续释放居民部门消费需求创造条件;三是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消费数字化转型,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四是要加快完善有利于新型消费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营造放心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黄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