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时评 > 正文

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今年年初,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在政策支持下,各地陆续加开适老化列车。日前,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做优银发旅游列车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提出到2027年,力争“熊猫旅游列车”累计开行数量不少于200列,游客数量不少于6万人次,将银发旅游列车打造成四川旅游消费的又一张亮丽名片。这一趟趟温暖列车,不仅承载着老年人的旅途愉悦,更是一张流动的民生答卷,映照出服务供给从“千篇一律”迈向“精雕细琢”的深刻转型。

服务暖流如何能真正汇入老年乘客心田?专列细微之处给出了朴素答案,那就是提升服务精度。银发专列上,卧铺采用加宽加厚设计,卫生间设置紧急呼叫按钮,洗手台配备防滑扶手,车上特别设置了医疗室……这些具体而微的设施与关怀,无不源于对银发群体出行困难的精准体察。当公共服务真正俯身倾听,其温暖便能直抵心坎。反观某些地方,口号虽响却举措粗疏,投入虽多却南辕北辙,其症结在于脱离了真实的群众需求。唯有从群众最现实的困难出发,服务才能如“雪中送炭”,而非“隔靴搔痒”。

银发专列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公共服务理念的深层变迁。过去,公共服务往往重于“有没有”的覆盖,却忽略了“好不好”的体验。如今,老龄化浪潮已至,社会需求更加纷繁多样。银发专列正是对精细化服务这一命题的回应。它不再满足于“将老人运达目的地”的初级目标,而是力求在旅程的每一个环节嵌入“适老”考量。这标志着服务理念从“供给主导”向“需求牵引”的转变,服务逻辑正由“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然而,银发专列不应只是孤例。从医疗到出行,从社区到数字服务,还有多少“适老化”“适需化”的空白亟待填补?群众日常的小微痛点,恰是服务升级的发力点。当服务者真正以心换心,从“群众觉得”而非“我觉得”出发,就能在每一次俯身倾听中将“急难愁盼清单”化为“满意清单”。

当每一项政策设计、每一次服务行动都能直抵人心,群众舒心的笑容就将成为我们事业最温暖的验收单。服务做到心坎上,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图景,而是始于足下的实干。当服务者俯身倾听每一处心声,平凡处也能升起温暖的光。(沈鑫杰)